[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时加载/卸载数据的航电系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4031.6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2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阳;周宇辰;赵腊才;朱恩亮;楚要钦;向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13/40;G06F9/44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徐平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加载 卸载 数据 系统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小飞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数据加载/卸载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实时加载/卸载数据的航电系统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航空电子设备的软件升级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操作过程复杂。在软件升级时,一般都必须将设备从飞机上拆下分别进行升级,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当前航空电子设备上的记录数据、飞行数据、软件升级等数据的加载/卸载方式,存在操作繁琐、实时性不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实时加载/卸载数据的航电系统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航空电子设备上的记录数据、飞行数据、软件升级等数据的加载/卸载方式,存在操作繁琐、实时性不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实时加载/卸载数据的航电系统设备,包括显示器处理模块(作为计算机处理模块)、多个外围设备和SD卡,所述多个外围设备通过以太网或者串口分别与显示器处理模块连接,所述SD卡采用高速接口电路与显示器处理模块连接。
上述高速接口电路是采用加固技术和现场可编程阵列设计得到的SD/SPI总线接口,这样确保了SD卡热插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适应于飞行器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航电系统数据加载/卸载技术采用了SD卡热插拔技术,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以在任意时刻进行航电系统数据加载/卸载、软件升级工作。
2、可靠性强,稳定性好,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维护简单,成本低廉。
3、硬件电路设计通过采用加固技术和FPGA(现场可编程阵列)设计,使得民用领域的COTS(商用货架产品)技术思想得以实现在航空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航电系统数据加载/卸载技术针对目前装机产品操作繁琐等问题,通过设备软件加载/卸载协议,完成系统软件、数据等快速加载/卸载工作;由于航空电子系统内的设备互连,任意系统设备都可以通过综合显示器的软件加载界面完成软件升级的工作。
如图1所示,可实时加载/卸载数据的航电系统设备,包括显示器处理模块、多个外围设备和SD卡,所述多个外围设备通过以太网或者串口分别与显示器处理模块连接,所述SD卡采用高速接口电路与显示器处理模块连接,该高速接口电路具体是采用加固技术和现场可编程阵列设计得到的SD/SPI总线接口,这样确保了SD卡热插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适应于飞行器的工作环境。
SD接口电路的软件应用环境采用实时操作系统。针对SD卡接口协议,驱动软件的设计进行了合理的剪裁,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处理设备与其它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或串口相连,设计互连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使得软件目标码能够从飞行显示器发送到需要升级的系统设备。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现的航电系统数据加载/卸载技术采用了SD卡热插拔技术,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以在任意时刻进行航电系统数据加载/卸载、软件升级工作;具有可靠性强,稳定性好,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维护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4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配电线路杆塔驱鸟器
- 下一篇:一次性双插头输液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