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锯片组合木工成形铣刀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53933.8 | 申请日: | 201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9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高炳天;杨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炳天 |
| 主分类号: | B27G13/08 | 分类号: | B27G13/08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 地址: | 73005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锯 组合 木工 成形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形铣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圆锯片组合木工成形铣刀。
背景技术
我国木材年平均产量为6500多万m3,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仅为60%左右,而发达国家木材的利用率一般均在80%以上,有的国家如瑞典则高达90%以上。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是当今提倡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一项重要的任务。
随着新兴木工个体行业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木工手工工具作业已被机械设备所代替。小型木工多用机床MQ431C型是目前我国木工机械行业中产销量最大的一种木工设备,年产小型木工多用机床40万台以上。该机床具有平刨、裁口、起线、锯割、开榫、开槽等多项功能,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实现了一机多用,价格低廉等特点。但该机床在铣直槽工序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不带节子木材切削负荷大,噪音大,进料速度慢,生产率低;(2)带节子木材切削时手持木条推进手感振动剧烈,推进艰难;(3)木材端部如有大而顽固节子,存在有刀刃挤压顽固节子使木材沿顺纹开裂,轻者木工虎口拉伤,重者造成手与刀刃接触割断手指,木料报废;甚至严重者挤压节子飞出、刃口折断,严重威胁着木工的身心健康;(4)木工选材时由于带节子木材铣直槽难加工,因而望“节”生畏,大材小用、小材弃用,严重制约了带节子木材的利用;(5)与小型木工多用机床相配套的成形铣刀按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铣刀、装配式铣刀和组合式铣刀,其结构特点不论是单刃、双刃或多刃均为直齿宽刃成形刀具,在切削时锯齿高速撞击木材产生切削力大,冲击应力和切削功率增加,破坏载荷大。由于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小型木工多用机床铣直槽工序的切削性能发挥、木材充分利用成为该技术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的圆锯片组合木工成形铣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圆锯片组合木工成形铣刀,其特征在于:该铣刀由两两之间中部设有平垫的数块相互错位的圆锯片组合成锯齿刃呈大螺旋角,其外周分布有分块式切削刃;所述平垫和所述圆锯片的中心均设有轴孔;所述数块圆锯片的锯齿呈带锯锯齿。
所述带锯锯齿的大前角为20~35°。
所述大螺旋角为45~6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圆锯片锯齿设计成带锯锯齿状,因此,有效地增强切削刃的强度。
2、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圆锯片锯齿采用大前角,因此,不但能使切削流畅、功率消耗少,而且增大了容屑槽、降低了噪音、减少了进给阻力,同时还能保证工件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减少木材切削时的超前开裂。
3、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圆锯片锯齿刃排布呈螺旋角刀刃,构成了近似分层、分块式切削刃,因此,在切削时刀刃逐渐切入工件,切削轻快,切削比较平稳,噪音低,从而具有加工表面光洁度好,消耗动力少,刀具寿命延长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经实际应用显示,进料速度提高100%~150%,生产效率提高80%;送料手感流畅、平稳,无震动;听觉噪声成倍减小;切屑无飞扬,生产环境显著改善;刀具耐用度延长50%,而且刃磨、保养容易。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调整锯片厚度和锯片数量拼装组合榫槽成形铣刀,通用于小型台式木工多用机床,适用于软质木材和硬质木材、带节子木材和不带节子木材以及其它各种木制材料的切削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圆锯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圆锯片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侧视图。
图中:1-平垫 2-圆锯片 3-带锯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圆锯片组合木工成形铣刀,该铣刀由两两之间中部设有平垫1的数块相互错位的圆锯片2组合成锯齿刃呈45~65°的大螺旋角,其外周分布有分块式切削刃;平垫1和圆锯片2的中心均设有轴孔;数块圆锯片2的锯齿呈带锯锯齿3。该带锯锯齿3的大前角为2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炳天,未经高炳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39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