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脚踩充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3878.2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2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梦;杨梅;栾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梦;杨梅;栾梦云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工***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携式脚踩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供短途或中途外出乘骑。自行车较汽车小巧、轻便,且价格相对低廉得多,深受学生、低端消费群体的青睐,为上课、外出买菜及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为了响应国家提倡的“低碳环保”号召,自行车使用群体日渐增多;另外,骑自行车可达到一定的身体锻炼的效果,有益于身体健康。
自行车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车胎没气而无法骑乘的现象,需要使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才能继续使用。但打气筒比较笨重不易随身携带,而能打气的小摊或设备又不是随处可见,影响自行车的正常使用,给人们带来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打气筒较笨重不易随身携带以供自行车打气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脚踩充气装置,它采用打气筒原理并对结构进行改进,可给自行车打气且便于携带,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脚踩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导气管2、换压仓3、气囊7构成;
所述的导气管2为软管,一端设有出气管1,另一端与换压仓3连接;
所述的换压仓3一端设有换气管5、进气管4,另一端设有充气阀8,换气管5由换气阀9控制导通、密封;
所述的气囊7由弹性可恢复材料制成,成密封椭球状,一侧设有气囊出气管6,气囊出气管6与进气管4连接固定,可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现有打气筒打气原理,将气囊及换压装置、导气管整合以供自行车打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可用于自行车车胎及较低压充气装置充气,给人们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压仓剖视图
图中1-出气管、2-导气管、3-换压仓、4-进气管、5-换气管、6-气囊出气管、7-气囊、8-充气阀、9-换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脚踩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导气管2、换压仓3、气囊7构成;导气管2为软管且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端设有出气管1,另一端与换压仓3连接;换压仓3一端设有换气管5、进气管4,另一端设有充气阀8,换气管5由换气阀9控制导通、密封;气囊7由弹性可恢复材料制成,成密封椭球状,一侧设有气囊出气管6,气囊出气管6与进气管4连接固定,可分离。
在图1、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将气囊出气管6与进气管4连接固定,出气管1与自行车车胎气门处连接,挤压气囊7,气囊7内空气经气囊出气管6进入换压仓3使其气压增大,使换气阀9密封换气管5,充气阀8向下运动,使换压仓3与导气管2连通,空气经出气管1被挤入自行车车胎内,整体内部气压恢复正常,完成向自行车车胎充气过程;此时松开气囊7,其真空状态导致换压仓3内空气进入气囊7,换压仓3及气囊7内气压变小,充气阀8在导气管2与换压仓3的压力差下将导气管2上端密封,同时换压仓3与外界压力差导致换气阀9向下运动,导通换气管5,空气进入换压仓3内,使气囊7、换压仓3内气压恢复正常,完成整体内部换气过程;此时再挤压气囊7则进行自行车车胎充气过程,如此循环直至将自行车车胎打满气。
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有打气筒打气原理,将气囊及换压装置、导气管整合以供自行车打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可用于自行车车胎及较低压充气装置充气,给人们带来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梦;杨梅;栾梦云,未经杨梦;杨梅;栾梦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3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