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测量探头的校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2859.8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6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田耀刚;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牡丹联友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测量 探头 校准 结构 | ||
本申请要求2010年9月2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020539956.6,发明名称为“一种光学测量探头的校准结构”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检测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光学测量探头的校准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和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污染源的排污连续监测技术得以发展起来。
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抽取式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其中又分为两种:完全抽取监测系统和稀释抽取监测系统。
完全抽取监测系统是从烟道中将烟气抽取出来,经过长距离的管路输送给分析仪测量。烟气测量前要经过许多处理,首先抽取后要过滤滤除颗粒物,为了防止出现冷凝水,需要对长距离的管路加热,进入分析仪前需要快速降温脱水,系统需要管路、阀门、冷却装置、加热管、抽气泵及气体输送和调节部件,系统复杂,故障率高,同时在脱水时不可避免地造成SO2溶解,产生SO2浓度测量误差。
稀释抽取监测系统为解决完全抽取监测系统中SO2溶解的浓度损失,采取将抽取的烟气经过干燥氮气上百倍的稀释,将烟气中的水分大幅降低,使其不会产生冷凝,但由于烟道的压力、温度、组分的变化,特别是稀释抽取探头堵塞或结晶物的产生,使稀释比例产生误差,造成SO2测量误差,同时大比例稀释后,SO2浓度极低,对分析仪的灵敏度要求很高,用户要承担较高的仪器费用。
抽取监测系统需要将烟气抽出烟道,并对烟气进行前处理,最后进入分析仪测量。烟气经过复杂的管路和大量的前处理过程,造成系统复杂、故障率高、测量精度低和测量响应时间长等缺陷,尤其当SO2浓度较低时,不能进行准确测量。同时抽取监测系统基本为国外厂家设备,国内厂家的产品基本是引进国外产品集成,造成售后服务不好、维修费用高等问题。
现在国家要求大力减排,各地区制定了严格的SO2排放标准,如北京市的SO2排放限值为50mg/m3,只有燃烧低硫煤,并且经过湿法脱硫后排放才能达标,因此排放烟气温度低、湿度大、SO2浓度很低,这种情况下完全抽取监测系统已不能胜任SO2的测量,稀释抽取监测系统也不能准确地测量SO2。
20世纪90年代第二代烟气监测技术即直接监测系统发展起来,系统不需要将烟气抽取出烟道,只需要将光学测量探头插入烟道,烟气流过探头,探头发射的紫外线穿过烟气,紫外线到达顶端的反射镜反射回来,再次穿过烟气,两次经过烟气的紫外线被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由于烟气中的SO2具有吸收300nm波段紫外线的性质,测量发射和接收紫外线的强度差,经过分析,可以计算SO2的浓度。
直接监测系统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直接在烟道内完成SO2的浓度测量,其探头多使用开放式,即烟气直接穿过探头光学测量池,也有过滤开放式,即在开放式光学测量池外面套上陶瓷过滤圆筒,烟气中的颗粒物被滤除后再进入光学测量池。
当二氧化硫检测装置工作较长时间后,SO2浓度测量可能产生误差,现有技术的直接检测系统中没有进行校准的装置,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测量探头的校准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测量探头不能进行校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检测装置的校准结构,包括:
近端锁母接头,气路过渡件近端气孔,近端接力气管,窗口镜片座气孔,近端环形气路沟槽,窗口镜片座,窗口镜片孔,窗口镜片孔气孔,镜片;
标准浓度的校准气体从近端锁母接头进入光学测量探头校准结构,所述校准气体通过所述近端锁母接头进入气路过渡近端气孔,再进入近端接力气管和窗口镜片座气孔,所述近端环形气路沟槽与所述窗口镜片座气孔连通,所述校准气体进入近端环形气路沟槽,在所述近端环形气路沟槽的导通下所述校准气体进入与所述近端环形气路沟槽连通的窗口镜片孔气孔,所述窗口镜片孔气孔位于所述镜片面向探头腔体的一侧,该镜片与所述窗口镜片座相连接,所述校准气体通过所述窗口镜片孔气孔流动到所述镜片表面,所述窗口镜片孔正对所述镜片面向探头腔体的一侧,所述校准气体流动过所述镜片之后通过所述窗口镜片孔进入到所述探头腔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牡丹联友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牡丹联友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28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扎线带
- 下一篇:检查井用长度检测转运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