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脚控助残自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52544.3 | 申请日: | 201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7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开昌;钱艺斌;马文斌;林振云;洪建燊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K3/02 | 分类号: | B62K3/02;B62M1/02;B62K19/3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助残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脚控助残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助残轮椅车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有能够上下楼梯的轮椅车,有手摇的助力车,还有多功能的组合轮椅车,但是这些轮椅车都存在一个局限,只能为双手健全的人提供方便,而对于双手残疾双脚健全的人,却无法使用现有的轮椅车代步,在中等或较远距离的交通方面只能依靠乘坐汽车或他人载送,不利于他们的单独远行和外出活动,因此,需要一种适合双手残疾、双脚完好的人使用的代步工具来解决他们出行不易的问题。
专利号为200720006653.6的一种脚控助残自行车,虽然该自行车仅依靠腿部就可以灵活驾驶,解决了双手残疾双脚健全的人的代步工具问题,但是曲柄摇杆机构作为驱动方案并不是很理想,另外,由于座椅高度不可调使得该自行车不适用于各种身高的双手残疾、双脚完好的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脚控助残自行车,该自行车采用齿轮机构替代原有的曲柄摇杆机构驱动方案,使该自行车使用更加轻便、省力,大大提高了其使用性能,采用了高度可调的座椅,使该自行车适用于各种身高的双手残疾、双脚完好的人。
本发明的新型脚控助残自行车,包括设有前轮和后轮的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与前轮支架相连的腿动转向控制机构、用以驱动后轮的脚踏驱动机构、用以安装固定腿动转向控制机构和脚踏板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驱动机构具有两组分别位于车架两侧的齿轮机构和一组链传动机构,所述齿轮机构中的扇形齿轮与铰接于安装支架上的脚踏板固定连接、完整齿轮与链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的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主动链轮与被动链轮之间设有传动链,所述的被动链安装于后轮旋转轴,用以驱动后轮。
上述的座椅为由高度调节机构驱动的可升降座椅,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由纵向倒立设置的活塞式液压缸构成,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座椅安装在液压缸的上侧缸筒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上设置有针阀和速度阻尼阀,所述针阀由座椅高度调节杆驱动,以触发和缓冲座椅的升降,所述活塞的上侧缸筒内还设置有一分割活塞,所述分割活塞的上侧空腔为高压气腔,所述分割活塞的下侧为液压油腔。
上述的腿动转向控制机构为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铰接于安装支架的旁侧部且具有向后延伸部,用以方便用腿驱动,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与前轮支架的车把转体固定连接,实现必要时的转向,为便于灵活控制,采取了对称布置、共用曲柄的两组曲柄摇杆机构。
上述的车架上设有刹车踏板,所述的刹车踏板通过刹车线与设置于后轮上的刹车件相连。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专利号为200720006653.6的一种脚控助残自行车中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作为驱动方案并不是很理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用齿轮机构替代原有的驱动方案,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轻便、省力,提高了助残车的使用性能。
2)针对专利号为200720006653.6的一种脚控助残自行车的座椅高度不可调的问题,提出了用高度可调的座椅替代原有的座椅,使得改进后的助残自行车能够适用于各种身高的双手残疾、双脚完好的人。
3)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助残自行车的整体机构更加紧凑,使用起来轻便省力、且大多数零件的加工难度降低了,生产费用可减少,更加能够符合市场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踏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高度的座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腿动转向控制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机构示意图。
图中,1是前轮;2是前轮支架; 3是腿动转向控制机构;4是安装支架竖杆;5是扇形齿轮;6是脚踏板;7是气棒;8是座椅;9是被动链轮;10是后轮;11是主动链轮;12是完整齿轮;13是刹车踏板;14是刹车钢丝绳传动链;15是座椅高度调节踏板;16是车架;17是连杆;18是曲柄;19是摇杆;20、21、22是锥齿轮;23是刹车件;24是座椅;25是高压气腔;26是分隔活塞;27、30是液压油;28是速度阻尼阀;29是针阀;31是活塞杆;32是座椅高度调节杆;33为缸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2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吊点轴承修理工装
- 下一篇:混凝土搅拌站及其卸料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