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极极片具有条形空箔部位的锂离子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50388.7 | 申请日: | 201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7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福;刘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金峰航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13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具有 条形 部位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高安全性磷酸铁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在日本Sony公司被成功研制后,就以其工作电压高(3.7V)、比能量高(80~140wh/kg)、自放电率低(5%/月)、无记忆效应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受到了电池界的普遍青睐。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锂离子电池研究和产业化热潮。由于锂离子电池迎合了通信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电池小型化、轻量化、高能化的发展要求,各级用户对其需求量也节节攀升。1996年日本锂离子电池销售额达12亿美元,已超过了MH-Ni电池和Ni-Cd电池的销售额。到2002年,锂离子电池在小型二次电池中已经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但是,锂离子电池的大型化,一直受制于制造工艺和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采用薄形化电极,集流体采用铝箔和铜箔,小容量电池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用电池,采用单极耳即可满足使用要求,带极耳卷绕工艺是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行业的一个主流生产工艺;但是对于大容量、大功率型锂离子二次电池而言,由于工作电流较大,必须采用多极耳工艺,如果先焊接极耳后再卷绕,由于极片厚度公差的存在,极耳在卷绕后的位置很难一致重叠,而且多极耳和导电极柱的连接也很难处理。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旨在解决目前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产品和生产工艺所存在的制造难题及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盖帽、负极盖帽、铝导电盘、镍导电盘、镀镍钢筒、电芯,正极盖帽和负极盖帽设置在镀镍钢筒的两端,用于将电芯封装在镀镍钢筒内,电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隔膜夹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形成容纳电解液的收容空间,电芯的两端分别为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芯的正极端和铝导电盘连接,电芯的负极端和镍导电盘连接,镍导电盘和负极盖帽连接,铝导电盘和正极盖帽连接,在正极极片的两侧具有不涂覆正极活性材料的第一条条形空箔部位和第二条条形空箔部位。
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条条形空箔部位的宽度是0.20-1.0mm;所述第二条条形空箔部位的宽度是5.0-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涂敷活性材料涂层时在正极极片的两侧预留不涂活性材料的第一条条形空箔部位和第二条条形空箔部位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预留第一条条形空箔部位可避免成卷极片分切时切到涂层而产生毛刺和局部掉料,提高电池安全性;预留第二条条形空箔部位可便于不带焊接的多条极耳而实现高效率卷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锂离子电池滚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锂离子电池封口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大容量、高安全性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盖帽、负极盖帽、铝导电盘、镍导电盘、镀镍钢筒、电芯,正极盖帽和负极盖帽设置在镀镍钢筒的两端,用于将电芯封装在镀镍钢筒内,电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隔膜夹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形成容纳电解液的收容空间,电芯的两端分别为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芯的正极端和铝导电盘连接,电芯的负极端和镍导电盘连接,镍导电盘和负极盖帽连接,铝导电盘和正极盖帽连接。
所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分别采用铝箔2和铜箔6做集流体,如图1所示,在涂敷活性材料涂层时在正极极片的两侧预留不涂活性材料的第一条条形空箔部位8和第二条条形空箔部位9:第一条条形空箔部位8的宽度在0.20-1.0mm范围内;第二条条形空箔部位9的宽度在5.0-30mm范围内。相应的,在涂敷活性材料涂层时在负极极片的两侧预留不涂活性材料的第三条条形空箔部位和第四条条形空箔部位:第三条条形空箔部位的宽度在0.20-1.0mm范围内;第四条条形空箔部位的宽度在5.0-30mm范围内。
预留第一条条形空箔部位8和第三条条形空箔部位的作用是为了避免成卷极片分切时切到涂层而产生毛刺和局部掉料,提高电池安全性。极片分切毛刺的形成与极片涂层里的高硬度无机活性材料对刀具的磨损有很大关系,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分切极片时仅仅分切到纯的铝箔或铜箔时,对刀具的磨损很轻微,上述毛刺可大大降低,因此可以提高大容量电池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金峰航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金峰航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03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