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口径多孔支架引流软管及采用该引流软管的可调节硬脑膜外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49989.6 | 申请日: | 201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6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方乃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乃成 |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7/00;A61L29/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韩洪 |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多孔 支架 引流 软管 采用 调节 脑膜 外负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硬脑膜外引流装置,尤其涉及大口径多孔支架引流软管及采用该引流软管的可调节硬脑膜外负压引流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硬脑膜外置管引流装置是各类颅脑手术,如:脑肿瘤切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开放性颅脑创伤清创术和颅骨修补术等各类手术后引流皮下或硬脑膜外的积血、积液和污染液等所必须的外引流装置,临床应用广泛。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硬脑膜外引流管,常采用导尿管或其它橡胶管剪几个侧孔后而成,放置于硬脑膜外后连接于简易引流袋或简易负压引流装置,临床应用证明,这种引流装置引流效果不理想。主要缺点是:(1)导尿管管或橡胶管道狭小且缺乏弹性,影响引流效果,自剪侧孔粗糙易被凝血块、手术碎片和絮状物粘附或堵塞;(2)引流管管壁软,当颅内压增高或外包扎过紧时易被塌陷而阻塞;(3)简易负压引流装置不能根据术后不同时间段调节负压水平,影响引流效果。因此,对常规应用的非专用引流管及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改革已成为医疗器械革新的重要任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大口径多孔支架引流软管及采用该引流软管的可调节硬脑膜外负压引流装置。大口径多孔支架引流软管能够有效防止、避免和减少凝血块、手术碎片和絮状物等的堵塞和管壁塌陷后导致引流管阻塞等的发生,且与组织相容性好,可调节硬脑膜外引流器能根据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引流要求调节负压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口径多孔支架引流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3条内置性支架,管体的侧壁上开有至少6个侧孔。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为硅胶管体。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长度大于等于10mm,管体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圆环形的管体的外径为8mm,内径为6mm。
作为优选,所述3条内置性支架并列设置在管体内,相邻的内置性支架之间相隔距离为1mm。
作为优选,所述内置性支架底部宽2mm,高2mm,随高度逐渐变窄形成塔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可调节硬脑膜外负压引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大口径多孔支架引流软管、引流连接管、负压引流瓶、负压连接管和负压调节球。所述大口径多孔支架引流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3条内置性支架,管体的侧壁上开有至少6个侧孔。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连接管上设有引流调节器。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引流瓶的顶部设有挂环。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引流瓶的顶部还设有负压测定表。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引流瓶的底部设有排液口及密封塞。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调节球上设有单相排气阀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避免和减少凝血块、手术碎片和絮状物等的堵塞、管壁塌陷导致引流管阻塞等的发生,且与组织相容性好,并可根据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外引流要求采用可调节负压引流装置,以提高引流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为临床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口径多孔支架引流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硬脑膜外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大口径多孔支架引流软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有3条内置性支架3,管体的侧壁上开有至少6个侧孔2。所述管体1为硅胶管体。所述管体1的长度大于等于10mm,管体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圆环形的外径为8mm,内径为6mm。所述3条内置性支架3并列设置在管体1内,相邻的内置性支架3之间相隔距离为1mm。所述内置性支架3底部宽2mm,高2mm,随高度逐渐变窄形成塔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乃成,未经方乃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9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