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表计数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49981.X | 申请日: | 201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7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钱维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15/07 | 分类号: | G01F15/07;G01F15/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 地址: | 3100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计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表的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表的计数方式既有传统的机械式的直读表,也有较为先进的采用超声波传感器直接在显示屏上读数的电子式计数。电子式计数虽然较为先进但是成本较高,所以现在还大量采用传统的机械式读数,但是现在为了能够实现远程抄表或者智能缴费等智能化操作,需要读取燃气表的数据,现在一般采用霍尔元件或干簧管来进行计数,但是这些元件易受干扰,容易老化,出现计量不准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较为方便、准确读取燃气表数据的计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燃气表计数装置,包括计数器支架,计数器支架上固定有主转轴和进位轴,主转轴上设置有多个字轮,进位轴上设置有与字轮相配合的进位轮,每个字轮两侧都设置有光电板,字轮一侧的光电板上设置有信号发射管,另一侧的光电板上设置有信号接收管,光电板根据信号接收管接收的信号产生编码信号,光电板连接计数器主电路,所述字轮上开有用于透过发射管发射信号的透光孔,计数器主电路根据光电板传输过来的编码信号读取字轮上的数字。
作为优选,光电板上设置的信号发射管和信号接收管都为5个,分别沿光电板呈圆周均匀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的透光孔为3个扇形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字轮上面按顺序均匀的分布0-9十个数字。
本实用新型的计数装置通过在字轮之间设置带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光电板,字轮上设置透光孔,在字轮的转动过程中,透光孔能够使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实现不同信号的接收从而形成编码,计数器主电路读取光电板上的编码,最终实现燃气表数据的读取,准确方便,抗干扰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拿掉字轮后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拿掉字轮后的示意图二;
图6为字轮与进位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字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光电板示意图;
图9为计数器主电路与光电板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9、10所示,一种燃气表计数装置,包括计数器支架1,计数器支架1上固定有主转轴3和进位轴4,主转轴3上设置有多个字轮2,进位轴4上设置有与字轮相配合的进位轮5,每个字轮两侧都设置有光电板7,字轮一侧的光电板上设置有信号发射管8,另一侧的光电板上设置有信号接收管10,光电板7根据信号接收管10接收的信号产生编码信号,光电板7连接计数器主电路9,所述字轮上开有用于透过发射管发射信号的透光孔6,计数器主电路根据光电板传输过来的编码信号读取字轮上的数字。如图8,光电板上设置的信号发射管和信号接收管都为5个,分别沿光电板呈圆周均匀排布。如图7,所述的透光孔为3个扇形孔。所述的字轮2上面按顺序均匀的分布0-9十个数字。
本计数装置装在燃气表中,燃气在燃气表中流动带动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齿轮的一系列传动带动计数装置上的字轮转动,在字轮的转动过程中,字轮一侧的光电板7上的信号发射管8发射感应信号,5个信号发射管8发射的感应信号根据字轮的转动情况,有些信号透过字轮上的透光孔6,有些被字轮挡住,这样5个信号接收管10有些能接收到信号,有些接收不到信号,从而5个信号接收管10上形成不同的高低电平,可以根据其形成编码;在字轮不断的转动过程中,三个透光孔使发光板上的5个信号接收管10不断的变换接收感应信号的数量和顺序,从而使信号接收管产生不同的编码,不同的编码都对应有字轮上的数字,编码信号通过光电板传输到计数器电路板上的处理芯片,处理芯片根据编码信号读出字轮上的数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99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