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盖篷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9121.6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0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剑 |
主分类号: | B60P7/04 | 分类号: | B60P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陈亚石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盖篷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汽车上方便对汽车盖篷操作的装置,尤其是一种盖篷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众所周知的货车车篷是由篷布、篷杆和拴篷绳索三部分构成,常规的货车和常见的盖篷方法和程序是先由人员站于车顶上将弯制成n型的篷杆插于车厢两侧备插钢管柱上,搭成棚形架状,然后将篷布覆盖于棚形架上,再将篷布四周包裹,并拴固于车厢之上,盖篷工作即算完成。
由此可知,常规货车的篷盖法有以下不足,其一,由于抽插篷杆以及覆盖篷布均需要人员战立车顶之上,攀爬走动来牵拉篷布,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影响,所装载的货物也极易踩烂,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既繁重又容易蹭脏衣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盖篷方式的弊端,在此提供一种方便汽车盖篷的盖篷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汽车盖篷机,其中车篷布与篷杆固定,其中单个篷杆由一个为弯曲的上升部件以及两个篷杆立柱构成“n”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车厢两侧且带凹槽的滑槽,篷杆立柱的下端设置有能够置于滑槽凹槽里并能使篷杆来回滑动的单向滑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盖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侧面为“ ”型的滑槽,其上部开口处的宽度小于篷杆立柱下端的单向滑轮的宽度。
根据上述的一种汽车盖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槽的两端分别安装上防护罩。
根据本 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盖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的上升部件与两个篷杆立柱之间活动连接,并且通过调整螺栓固定。
根据上述的一种汽车盖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包括一个转动轴,转动轴通过固定座固定,其中在转动轴两端上还设置有4个绕线轮,其中左边的两个绕线轮与上述设置在车厢左侧的滑槽对应,右边的两个绕线轮与上述设置在车厢右侧的滑槽对应,其中在所述滑槽的另一端上安装有定滑轮,并且在第一个篷杆的两个篷杆立柱上都安装有连接环A和连接环B,其中连接环A用连接绳绕过定滑轮与靠外侧的绕线轮连接,其中连接环B直接通过连接绳与滑槽对应的另一个绕线轮连接,其中转动轴的两端形成有与手摇柄上的套筒部分相配合的套筒端头。
根据上述的一种汽车盖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柄为“Z”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盖篷机,其特征在于:滑槽通过滑槽固定座固定在车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操作时可以不要操作人员站在车顶之上,因而让操作盖篷过程更加安全可靠,让开篷、盖篷过程更加简单;除此之外还很方便地解决了篷杆升降的问题,利于操作;其中从装置整体上来讲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滑槽两端加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单向滑轮在滑槽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篷杆上上升部件与篷杆立柱活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转动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连接环A、连接环B、定滑轮、绕线轮之间用连接绳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基础上安装了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车篷布,2、篷杆,2.1、上升部件,2.2、篷杆立柱,3、滑槽,3.1、上部开口处,4、单向滑轮,5、防护罩,6、调整螺栓,7、转动装置,8、转动轴,9、固定座,10、绕线轮,11、定滑轮,12、连接环A,13、连接环B,14、连接绳,15、手摇柄,16、套筒端头,17、套筒部分,18、车后门,19、车头部分,20、滑槽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盖篷机,完成升篷、盖篷作业,避免操作人员高空盖篷时存在的危险,也消除了因完成上述操作而踏烂货物的风险,省力省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剑,未经陈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9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