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状天平计量秤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8294.6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9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魏达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3/00 | 分类号: | G01G1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 天平 计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量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环状天平计量秤。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建材生产中,其回转窑燃烧系统中用于煤粉计量通常都是螺旋计量秤,其主要结构包括螺旋闸门、螺旋喂料机、螺旋计量传感装置及引射输送系统组成,采用此种结构由于螺旋轴自身存在缺陷,即使在正常的情况下起计量差也会偏离标准值的5%至10%左右,虽然解决了回转窑燃烧系统煤粉连续计量的问题,但是由于其准确性较差,造成窑内温差大,影响水泥熟料质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煤粉煅烧行业的需求,而且传统的计量称结构设计复杂,其体积较大,对其使用场所的局限性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精确度、且体积较小的一种环状天平计量称。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环状天平计量秤,包括壳体,动力装置,转动机构与传感装置,壳体通过至少两个支点固定在机架上,且其上方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转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内并与动力装置的输出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机构是由多个安装固定在转子芯轴上的扇形叶片构成,机架的侧面安装有传感装置,传感装置的对面安装有配重装置。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扇形叶片水平安装固定在转子芯轴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机架上的出料口还与缓冲仓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动力装置由电动机与减速器所组成,减速器固定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传感装置由称重传感器与速度传感器所组成。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减速器与转子芯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所述的减速器与转子芯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壳体内沿水平设置的扇形叶片,在扇形叶片结构的作用下可在壳体的内部形成扇形的容积室,与其配套的煤粉沿壳体上的进料口直接进入扇形容积室,克服了壳体内煤粉的挤压和波动,与壳体侧面的称重传感器配合提高了计量秤的精确度,同时其各个部件设计紧凑,密封性好,体积较小,达到环保要求,适合更多场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环状天平计量秤,包括壳体1,动力装置,转动机构与传感装置8,传感装置8由称重传感器与速度传感器所组成,动力装置优先由电动机10与减速器11所组成,减速器11固定在电动机10的输出轴上,壳体1通过至少两个支点固定在机架2上,且其上方设置有进料口3与出料口4,出料口4还与缓冲仓9相连通;转动机构安装在壳体1内并与动力装置的输出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机构是由多个安装固定在转子芯轴5上的扇形叶片6构成,扇形叶片6优先水平安装固定在转子芯轴5上,转子芯轴5与减速器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其转子芯轴5与减速器11之间有密封圈,机架2的侧面安装有传感装置8与配重装置7,传感装置8与配重装置7在机架2的两对面。
转子秤壳体1中心线外侧设计有两个支点,进出口3与出料口4设置在两支点同一中心线上,构成环状结构。多个安装固定在转子芯轴5上的扇形叶片6在壳体1内部形成扇形容积室,煤粉由定量喂料机均匀输入各扇形室。当煤粉进入转子秤,在壳体1内呈内半圆周运动,由壳体1在机架2的重心位置偏移而产生正比于物料的荷载拉力。称重传感器将这一拉力信号向控制系统提供与物料正比的电信号,且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由变频器控制的电动机10上,将转速信号也提供给与天平计量称相配合的控制系统,系统将这两个信号进行积分运算,算出PV值(流量),通过系统控制到天平计量称和定量喂料机的变频器,使PV值和SV(设定值)保持一致,进料口3、出料口4与外部其他设备的连通连接均采用软连接,确保计量精度不受外界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82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