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7094.9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6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树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树谊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8F1/20;F28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0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是一种能够资源回收充分利用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室内空气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时,由于空气中的水份受冷却,而产生温度较低的冷凝水。尤其是大空间型空调器,冷凝水产量相当可观。这些冷凝水现在一般是作为费水排走,其实就是一种能源浪费。
根据空调器制冷原理,制冷剂未经过节流装置进入冷凝器之前,有效降低制冷剂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制冷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资源回收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器(B1),该热交换器不仅使制冷效果更显著,而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交换器主要是由冷凝水接收容器(B2)、传热片(B3)和一段盘状冷媒管(B4)组成,或者是由螺旋管状冷凝水接收容器(B9)和一段竖直冷媒管(B10)组成。盘状冷媒管(B4)下面有冷媒管入口(B7),上面有冷媒管出口(B8);冷凝水接收容器(B2)内有流向档板(B11),上有冷凝水接入口(B5),下有冷凝水出口(B6);传热片(B3)上面有与盘状冷媒管(B4)相匹配的凹槽和安装固定用的螺丝钉(B12)。螺旋管状冷凝水接收容器(B9)上有冷凝水接入口(B5),下有冷凝水出口(B6);竖直的冷媒管(B10)下面有冷媒管入口(B7),上面有冷媒管出口(B8)。这种热交换器(B1)安装在空调器的冷凝器出口与节流装置入口之间。
在分体式空调器中可作为可选装置,当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接入口(B5)低于空调器的排水管出水口时,可以把冷凝水引入热交换器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提高了制冷效果,而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应用这种热交换器的空调器原理结构图。
图2是热交换器第一个实施例的构造图。
图3A是冷凝水接收容器和传热片的正视图。
图3B是冷凝水接收容器和传热片的剖视图。
图4是热交换器第二个实施例的构造图。
图中B1.热交换器,B2.冷凝水接收容器,B3.传热片,B4.盘状冷媒管,B5.冷凝水接入口,B6.冷凝水出口,B7.冷媒管入口,B8.冷媒管出口,B9.螺旋管状接收容器,B10.竖直冷媒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热交换器(B1)安装在冷凝器出口与节流装置入口之间。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冷凝水接收容器(B2)和传热片(B3)连接,传热片(B3)和一段盘状冷媒管(B4)连接;凝水接收容器(B2)和传热片(B3)之间使用激光焊接;冷凝水接收容器(B2)内有流向档板(B11),上有冷凝水接入口(B5),下有冷凝水出口(B6);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器(B1)是由螺旋管状冷凝水接收容器(B9)和一段竖直的冷媒管(B10)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树谊,未经郑树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70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