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量化硬壳型携行箱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5245.7 | 申请日: | 201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9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盛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盛焯 |
主分类号: | A45C5/04 | 分类号: | A45C5/04;A45C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化 硬壳 型携行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量化硬壳型携行箱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有品牌携行箱(包括旅行箱、轻便型拉杆箱、箱型书包、公事箱,携带型电脑箱等可随身携带型的置物箱)所用材质都是尼龙料或塑胶材料,包括PP、ABS、PC等。其中,尼龙料的制成品统称“商务箱”,该种箱体的材质较轻,但易破损。另外的塑胶材质制品统称“硬壳箱”,该种箱体因外壳多为一体成型,所以保护性较佳,其中,除了PC材质外,其他材质的制成品的重量较重,所以行进及搬运都有其不轻便之处,此外尚如下的缺点:
1.大部份携带型置物箱,特别以目前所有的硬壳式旅行箱(请参图1)为例,其开口101都是以接近于整体旅行箱10的中深度位置,以相似形状的两侧凹壳110、111形成对开,当物品装满衣物且开展而平置时,该旅行箱10两侧凹壳110、111的任一侧内空间的重量,通常可达5至10公斤左右,对一般年长或女性使用者而言,不论需要打开或关闭箱盖都将感到非常吃力。
2.上述旅行箱的提把13及锁14都设在接近上述中深度位置的开口101至少一侧的铝框封边压条12上,此铝框封边压条12的尺寸,为了提供该提把13的装设以及充分该部位的提带支撑强度,其宽度一般约在8公分左右(视箱体大小而不同),其重量占整个旅行箱的相当份量,致使旅行箱的重量都在一特定重量以上。例如29时箱体,其空箱的总重量常高达9 公斤左右,以目前各大航空公司允许的托运限重为20公斤为例,装满衣物的大型旅行箱,非常容易发生超重的情况,造成使用者的困扰,纵使将之小型化而设为前述其他类型的携物箱,仍将造成使用者沉重的负担;因此,若能将上述携行箱的空箱重量,予以适度减轻,相对更使得该旅行箱或携行箱的容许装物空间可有效提高。
承前述,图1至图1B是现有硬壳旅行箱的提把13装设位置的示意图。该提把13通常必须设置在硬壳旅行箱10的铝框封边压条12上,以使得提把13的施力位置,能接近整体旅行箱10侧边接近该开口101的中深度,以达到提带时,整体箱内的荷重会平均分布在提把13的两侧,不致在提带时产生箱体侧倾的不良现象。且由于提把13接近其开口101,就整箱体而言,是为强度较弱的部位,因此为了得到足够的支撑力来承担箱体装物的负荷,该铝框封边压条12必需选自较坚固且厚实的材质,且为配合提把13的尺寸,铝框封边压条12都是较宽板的设计,因此,为适应铝框封边压条12的加大及强化需求,整体旅行箱10的重量一直无法有效减轻;且于视觉观感上,该宽大的铝框封边压条12,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该等旅行箱10的整体性设计。
再者,如前所述,该旅行箱10的两侧凹壳110、111的形状及尺寸,由于需配合该铝框封边压条12的中深度设置,该开口101的置设必需偏向其中一侧凹壳110(通常为箱盖侧),因此将造成该侧凹壳110的实际侧高度(及深度),小于另一侧凹壳111的侧高度;如此,将使得在开展平置时,容易因较小侧凹壳110的下沈而造成两侧凹壳110、111均无法平置而向内倾翘(如图1B所示)的现象,明显影响置放物品时的稳定性,使用上有其缺失。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针对此缺点做出突破性的改良, 并提出一轻量化硬壳型携行箱的结构的实用新型申请。
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硬壳型携行箱,主要包含一箱体及一箱盖;该箱体为一具有凹槽式内容空间的箱体,且该箱体的一侧形成该凹槽式内容空间的开口,另一对应侧则形成一底侧壁;其次,该箱盖以相对该底侧壁的尺寸及型态设成接近无内容空间的凹槽型盖体,相对应地装设于箱体的该开口上,令该箱盖在此箱体上做开阖操作的负荷有效减轻;在平置时亦能因为该箱盖的轻量化,不影响箱体的稳定置放,以改善传统者平置状态容易向内倾翘的缺失。
其次,为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开口侧移设计,特别在该开口部位设置了细窄型封边压条,使得该封边压条的重量大幅降低,外形更为细致,令整体携行箱的造型更为简洁美化,重量亦明显降低,更符合前述长途旅行的使用者。
再者,为了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箱盖的轻巧化,而箱体相对大型化的设计取向,本实用新型更可将箱体设成由主箱体及衔接箱体所合成,且该主箱体与衔接箱体之间,直接利用一设置在接近整个携行箱中深度位置的强力箱环框所衔接;携行箱把手更可直接装设在该箱环框的上,使得来自提带该把手的力量,能被该箱环框所承担。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量化硬壳型携行箱的结构,其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盛焯,未经杨盛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52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