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4472.8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9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余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章军 |
主分类号: | B05B1/16 | 分类号: | B05B1/16;B05B1/18;B05B1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切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洒,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功能花洒的结构有很多,功能切换的结构也各不相同。但是,各种多功能花洒都是在出水腔体上形成不同功能效果的出水口,在本体内部设置多个与不同出水口相通的水路,并在水路上安装切换装置,通过调节切换装置进行水路切换,由此实现各种出水功能。而且,就切换操作而言,现有技术一般都是采用旋转的方式进行切换,比如旋转分水体、旋转转盘、旋转出水腔体或旋转其它相关部件,所以,现有技术中出水功能的切换动作费力,操作不方便,切换时难于保证在一个平面内旋转,使用时间一长,容易造成构件之间配合不紧密而产生漏水现象,有的花洒还需要双手切换,操作更不方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多功能花洒的切换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使其切换 动作省力,操作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包括本体、出水腔体、推拨钮、密封轴和弹性密封垫;在出水腔体上形成两种功能效果的第一组出水口和第二组出水口;在本体内部设置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切换室和总水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出水端口分别与第一组出水口和第二组出水口相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通过切换室与总水路相通,本体表面对应切换室还开设切换口;密封轴滑动设置在切换室中;弹性密封垫对应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位置安装在密封轴上;推拨钮滑动设置在切换口上,且推拨钮与密封轴连接,带动弹性密封垫堵住第一水路的进水端口或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而形成单一两种功能或开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而形成两种功能混合出水。
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之间设有一个盲孔。
所述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切换室一体成型为分水体,总水路单独成型,出水腔体、分水体和总水路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所述切换口沿轴线方向开设在本体的手柄上,推拨钮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切换口上,密封轴也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切换室中,密封轴的一端从切换室的开孔伸出与推拨钮连接,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则沿轴线方向排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密封轴与切换室的开孔之间设有密封件。
所述弹性密封垫由橡胶帽和弹簧组成,密封轴形成中孔和环型槽,弹簧安装在中孔中,橡胶帽安装在环型槽中,弹簧的两端抵于中孔的底部和橡胶帽的内侧。
所述推拨钮的外表形成防滑棱。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由推拨钮、密封轴和弹性密封垫组成的推拨切换装置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切换装置,出水功能切换时,通过向前推或向后拨推拨钮,带动密封轴上的弹性密封垫要么堵住第一水路的进水端口,使水只能进入第二水路而形成第二功能出水,要么堵住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使水只能进入第一水路而形成第一功能出水,要么同时开启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口,使水能够同时进入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而形成两种功能混合出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推拨切换为直线动作,操作费力、方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造成构件之间配合不紧密而产生漏水的现象,而且,推拨动作可以直接握花洒的手指操作,十分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本体1 花洒水水路11
按摩水水路12 切换室13
总水路14 切换口15
密封件16 盲孔17
出水腔体2 花洒水出水腔体21
按摩水出水腔体22
推拨钮3 防滑棱31
轴32
密封轴4 中孔41
环型槽42 孔43
弹性密封垫5 橡胶帽51
弹簧5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三功能推拨切换花洒,包括本体1、出水腔体2、推拨钮3、密封轴4和弹性密封垫5。
出水腔体2上形成花洒水出水腔体21(即第一组出水口)和按摩水出水腔体22(即第二组出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章军,未经余章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44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