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山移动式救生舱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4411.1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4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生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01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山 移动式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安全救护实用的救生舱,尤其是:矿山移动式救生舱。
背景技术
目前:矿工的生命是矿山开采的主体,矿工的生命安全保障是矿山开采生产安全的重中之重,在当今除了露天采矿以外,特大恶性生产事故和矿难频繁发生,伤亡人数一直是居高不下;千尺井下深部矿产资源的开发,矿工的生命安全保障的问题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当井下发生透水、冒顶塌落和火灾时,矿工只能无助的听天由命,没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临时避难所;即使开凿猫耳洞也不能随着工作掌子面的前进而移动,也不能够保障良好的安全性;当事故发生时,当矿工还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救时,就迫切需要一个距离工作掌子面不太远,安全可靠,可随着工作掌子面移动的,危机时刻可救人生命的救生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矿山移动式救生舱;该救生舱可以随着工作掌子面移动的,安全性可靠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矿山移动式救生舱,是由:舱头、中间舱和舱尾组成;其特征在于:舱头的上部设有一个圆型可供人员进出的小舱门,顶部设有防护罩,下部外装有舱内空调系统散热笼罩;中间舱包括:外壳体、内壳体、保温体、通管和法兰;其中:外壳体整体采用钢板制作并压成了多道圆弧形凸楞鼓沟,以增加抗压强度;外壳体的上半部分压成半圆弧形,中间部压成立面,下部底两边角压成圆弧形角,底部压成平板,底部采用焊接联接;法兰固定在壳体的两端,其中:两端的法兰上分别设计有多个联接螺丝和相同的内螺纹孔,用来联接整个舱体;法兰的外沿可以设计N个环形的凹槽,用于加密封胶条;通管是固定联接对称联接法兰的螺纹孔的通道,用于中间舱联接;内壳体是用轻质硬材料做成的,分成几瓣,便于安装和固定;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填充有隔热用的填充物形成保温层;舱尾上设计有舱门。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救生舱的舱头的时候:舱头、舱尾及中间舱组成密闭式的,可供正常生活的舱体,舱头部分为空调系统调节间,舱尾为卫生生活区,中间节舱为休息生活区。在矿山内作业中当井下事故或者灾难时,矿山移动式救生舱可以成为安全的临时避难所;该矿山移动式救生舱可以随着工作掌子面的前进而移动,能够保障良好的安全性;当事故发生时,当矿工可以逃进矿山移动式救生舱,进行自救。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矿山移动式救生舱的外部效果图。
附图2为矿山移动式救生舱的舱头效果图。
附图3为矿山移动式救生舱的舱尾效果图。
附图4为矿山移动式救生舱的中间舱的效果图。
附图5为矿山移动式救生舱的中间舱的半剖视图。
舱头1、舱尾2、中间舱3、舱门4、外壳体5、法兰6、通管7、保温体8、内壳体9、空调系统散热笼罩10、防护罩11、凹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矿山移动式救生舱,是由:舱头1、中间舱3和舱尾2组成;其中:舱头1的上部设有一个圆型可供人员进出的小舱门4,顶部设有防护罩11,下部外装有舱内空调系统散热笼罩10;中间舱3包括:外壳体5、内壳体9、保温体8、通管7和法兰6;其中:外壳体5整体采用钢板制作并压成了多道圆弧形凸楞鼓沟,以增加抗压强度;外壳体5的上半部分压成半圆弧形,中间部压成立面,下部底两边角压成圆弧形角,底部压成平板,底部采用焊接联接;法兰6固定在壳体的两端,其中:两端的法兰6上分别设计有多个联接螺丝和相同的内螺纹孔,用来联接整个舱体;法兰6的外沿可以设计N个环形的凹槽12,用于加密封胶条;通管7是固定联接对称联接法兰6的螺纹孔的通道,用于中间舱3的联接;内壳体9是用轻质硬材料做成的,分成几瓣,便于安装和固定;在内壳体5与外壳体9之间填充有隔热用的填充物形成保温体8;舱尾2上设计有舱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生,未经张文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4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