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4189.5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6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周明喜;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翼捷工业安防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00 | 分类号: | G01N31/00;G08C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120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线制 有毒气体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气体探测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两线制,DC24V供电,4~20mA输出),由于整机功耗要求不能大于4mA(DC24V),因此大部分都采用无显示结构,通过开盖串接电流表、调试电位器实现探测器的调零和标定。也有部分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具有LED显示结构,并通过磁棒法实现探测器的调零和标定。但无论是否具有显示结构,现有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都需要超近距离操作,在某些难以接近气体探测器的设置地点的场合,此类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应用就显得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无需超近距离进行探测器的调零和标定,便于探测器在任何场合的应用,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具有如下构成:
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探测器主体模块和传感器模块,所述的探测器主体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源单元和主控单元,所述的主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的电源单元和传感器模块,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还包括红外线接收单元,所述的红外线接收单元连接所述的主控单元,并通过所述的主控单元连接所述的传感器模块,所述的壳体上开设有红外接收窗口。
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中,所述的探测器主体模块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液晶显示单元,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的主控单元。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的红外接收窗口的位置。
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中,所述的主控单元包括微处理器、液晶显示电路和红外通信电路,所述的微处理器分别连接所述的液晶显示电路、红外通信电路、电源单元及传感器模块,所述的液晶显示电路连接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所述的红外通信电路连接所述的红外线接收单元。
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中,所述的传感器模块为两线制化学传感器,所述的两线制化学传感器包括化学气敏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的化学气敏元件通过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的主控单元。
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中,所述的微处理器还包括模数转换接口,所述的两线制化学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连接于所述的模数转换接口。
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中,所述的微处理器还包括液晶背光控制接口,所述的液晶背光控制接口连接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
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中,所述的探测器主体模块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发光二极管报警单元,所述的微处理器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报警灯控制接口,所述的二极管报警单元连接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报警灯控制接口。
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中,所述的电源单元包括本质安全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和变压电路,所述的本质安全电路通过所述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和变压电路连接所述的主控单元。
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中,所述的壳体为防爆壳体,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内设置有防爆烧结网。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由于其包括红外线接收单元,所述的红外线接收单元连接所述的主控单元,并通过所述的主控单元连接所述的传感器模块,所述的壳体上开设有红外接收窗口,使得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可以通过红外遥控进行探测器的调零和标定,从而无需超近距离进行探测器调零和标定操作,使该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应用更为便利。本实用新型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分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的V/I转换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的系统电源转换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的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线制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翼捷工业安防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翼捷工业安防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41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