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43188.9 | 申请日: | 2010-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8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田正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正竹 |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周春发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竹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尤指一种具备多种提升锅体使用性能的锅。
背景技术
按,食材在食用前通常须烹煮以杀菌来维持食用安全,并于烹煮过程中可添加各式调味料以添增其美味,而烹煮过程中必然需要使用烹调容器来盛装食物,而烹调容器的种类相当多,其中特别是锅具,其可用于蒸、煮、炒等多种调理方式,用途相当广泛,可谓是每个家庭皆必备的烹调容器,市售的锅具,材质可分为非金属与金属两种,其中非金属材质例如陶锅、玻璃锅,会有遇碰撞易破损的缺点,而金属材质例如铝或铁等,则不会有遇碰撞易破损的缺点,故市售的锅具其材质仍然以金属材质为主,又其中铝的比重小于铁,故铝制锅具便于搬动及使用;目前家庭内使用来加热锅具的方式主要有瓦斯炉、电磁炉或电热炉,其中瓦斯炉乃燃烧可燃气体而产生火焰,并藉由火焰来加热锅具,由于目前锅具于火焰直接接触的受热面均为平面,因此并无法让锅具均匀受热,此外当火焰过大时会沿着锅具外壁面向上窜烧,因此容易让使用者或饮食者被火烧到,再者,当锅具内的液体受到高温而到达沸点时,液体则会不断地产生气泡,而此气泡会造成液体溢出,不仅造成桌面脏乱,严重者更容易让周边的人烫伤。
除上述一般锅具本身的问题之外,由于一般锅具皆为易导热的金属材质制成,因此当锅具过热而又必须移动此锅具时,则必须利用棉手套或是一般用来夹锅具的锅具夹来移动,当用棉手套时倘若厚度不足以隔离热时,则会让手无法承受,而有被烫伤的危险,而锅具夹通常都是以两根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撑件,再于各支撑件邻近中央处设置有一供各支撑件枢接的枢接件(铆钉),倘若用久了,铆钉会有生锈的疑虑,此时则很有可能造成锅具夹分离,当然,锅具则会打翻而烫伤到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提升锅体加热效果,其使用上安全性的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锅,包括:一锅体,其具有一底板及一侧板,该侧板呈环形而与底板共同围绕有一调理空间,于该侧板背离该底板一端向外延伸有一隔离部,且邻近该隔离部并位于该侧板内侧壁则形成有一环绕凸部,另于该侧板外侧壁且邻近该底板则形成有一均热部。
其中,该侧板于顶缘处形成有至少一凹部。
一种锅,包括:一锅体,该锅体具有一底板及一侧板,该侧板呈环形而与底板共同围绕有一调理空间,于该侧板背离该底板一端向外延伸有一隔离部,且邻近该隔离部并位于该侧板内侧壁则形成有一环绕凸部,另于该侧板外侧壁且邻近该底板则形成有一均热部;及二握持件,各该握持件分别形成有一供该隔离部插设的容置空间。
其中,该侧板于顶缘处形成有至少一凹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有效提升锅体本身的受热效率,同时兼具使用上的安全性。
利用具有容置空间的握持件,能供锅体上的隔离部插设,以提升整体搬移时的安全性。
于侧板于顶缘处形成有至少一凹部,利用此凹部可让饮食者置放公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握持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握持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架设筷子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号说明:
锅体 …… 1
底板 …… 10
调理空间 …… 102
侧板 …… 12
隔离部 …… 120
环绕凸部 …… 122
均热部 …… 124
凹部 …… 126
加热炉 …… 2
火焰 …… 20
握持件 …… 3
容置空间 …… 30
公筷 …… 4。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一种锅,其主要由底板10及侧板12构成一锅体1,此侧板12呈环形而与底板10共同围绕有一调理空间102,于该侧板12背离该底板10一端向外延伸有一隔离部120,且邻近该隔离部120并位于侧板12内侧壁则形成有一环绕凸部122,另于该侧板12外侧壁且邻近底板10则形成有一均热部1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正竹,未经田正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31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