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拆装的LED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2549.8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7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左世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国智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201514 上海市金山区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装 led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封装结构,尤其是一种易拆装的LED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LED技术的不断进步,LED光源凭借其体积小、耗电低、寿命长等特性逐步取代传统发光光源而成为重要的发光部件。目前,LED的封装通常是将LED光源焊接或胶粘于基板之上。这样的LED封装虽然能够达到将外引线连接到LED晶粒电极上的目的,但是对于LED光源在后期的维护更换方面十分麻烦,通常需将LED光源连带基板一起更换,或对故障LED逐一取下,而取下LED的过程并不便利。
因而,现有LED封装结构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LED封装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后期更换的易拆装LED封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拆装的LED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基板电极和LED模块,基板的 封装处设有螺纹通孔;圆环状基板电极设置于基板的螺纹通孔上方;所述基板电极由下方的绝缘层和上方的导电层组成;LED模块由导接柱、接触电极和LED晶粒组成,圆柱状导接柱的外圆表面设有与基板螺纹通孔配合的外螺纹,顶部设有凹槽;圆环状接触电极通过绝缘片固接于导接柱顶部;LED晶粒通过绝缘的结合层固接于导接柱顶部凹槽内,LED晶粒的P型电极通过导线与接触电极电性连接,N型电极通过导线与导接柱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LED模块通过螺纹旋接于基板,从而可以实现在基板上便捷地拆装LED模块,对于后期的维护更换带来极大的便利。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达到LED的易拆装目的,具有极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基板,(2)基板电极,(3)LED模块,(4)螺纹通孔,(5)绝缘层,(6)导电层,(7)导接柱,(8)接触电极,(9)LED晶粒,(10)外螺纹,(11)凹槽,(12)绝缘片,(13)结合层,(14)P型电极,(15)(16)导线,(17)N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易拆装的LED封装结构,包括基 板1、基板电极2和LED模块3,基板1的封装处设有螺纹通孔4;圆环状基板电极2设置于基板1的螺纹通孔4上方;所述基板电极2由下方的绝缘层5和上方的导电层6组成;LED模块3由导接柱7、接触电极8和LED晶粒9组成,圆柱状导接柱7的外圆表面设有与基板1螺纹通孔4配合的外螺纹10,顶部设有凹槽11;圆环状接触电极8通过绝缘片12固接于导接柱7顶部;LED晶粒9通过绝缘的结合层13固接于导接柱7顶部凹槽11内,LED晶粒9的P型电极14通过导线15与接触电极8电性连接,N型电极17通过导线16与导接柱7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LED模块3中LED晶粒9的P型电极14通过导线15与接触电极8预先电性导通,N型电极17通过导线16与导接柱7预先电性导通;LED模块3通过螺纹旋接于基板1时,LED晶粒9的P型电极14通过接触电极8与基板电极2电性导通,N型电极17通过导接柱7与基板1电性导通;基板电极2与基板1再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即可使电流通过LED晶粒9,从而产生亮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面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国智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国智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25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