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二极管极间位移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41806.6 | 申请日: | 201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6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孟昭红;方卫;沈旭东;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9/00 | 分类号: | H01J9/00;H01J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二极管 间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阴极技术领域,特别属于二极管装配这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行波管最关键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制备高发射电流密度的阴极组件。随着大功率行波管日益提高要求,原有传统的阴极发射电流密度不足、寿命不长、工作温度过高、工作稳定性不高的劣势日益跟不上形势发展。这就要求阴极工作者正确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阴极问题的根源,为此准确测试阴极的发射电流和工作温度,更是进行阴极科研和理论分析的必要条件。进行阴极发射测量时,通常将阴极装成一支实验二极管。传统的二极管存在阴极和阳极的位置易发生位移,极问电场分布不均匀,阴极发射表面温度难以测量,阳极效应(阳极出气及蒸发沉积物)对阴极发射的影响比较大。鉴于行波管更需要高发射电流密度和低温度阴极,尤其有必要来研制防止二极管极间位移的装配工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防止二极管极间位移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防止二极管极间位移的装置,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螺母、杯形件、基座、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定位块,所述基座包括左右两个基体,两个基体内各开有一孔,两个孔同轴心,基座的右侧有一带有第一螺栓的板片,所述第一导轨放在基座右侧的孔内,第一螺栓的左端旋过板片后顶住第一导轨的右端面,所述第二导轨放在基座左侧的孔内,第二螺栓旋紧在第二导轨左侧内螺纹中,使第二导轨与基座固定在一起,螺母旋在第二导轨右侧露出基座孔的部分,带有绝缘体的阴极组件套在第二导轨上,位于螺母的右侧,定位块从阴极组件的右端套在阴极组件上,定位块紧靠阴极组件,杯形件从定位块的右端套在定位块的外面,旋紧第一螺栓,则第一导轨的左端面抵紧杯形件。
在第二导轨右侧露出基座孔的部分加工一段细螺纹,第二导轨右端部加工一个长台阶,螺母旋在该细螺纹上,带有绝缘体的阴极组件套在导轨的长台阶上。
所述定位块加工成两个对称的120°的扇形,每个扇形的底端面带有三个台阶,顶端面沿弧形边缘具有一凸缘,从而使顶端面形成一顶槽,杯形件的内径与定位块的外径相等,且所述杯形件的内底端面沿圆周向下凹陷形成一圈凹槽,带有镍带的阳极片嵌在定位块的顶槽内,使阳极片紧贴定位块顶槽内,当杯形件套在定位块上时,所述杯形件的顶端面与定位块的第一个台阶对齐,所述杯形件的内底端面紧抵嵌有阳极片的定位块的顶槽底面,且定位块的凸缘卡在所述杯形件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避免了装配过程中只用塞块定位而引起二极管两极位置牢固性不高,减少了因反复调整阴极和阳极距离引起阴极发射表面损伤,保证了二极管极间距离的稳定性,提高了二极管的合格率。因阴极在配合精度较高的工装上完成装配,避免了其它阴极工装装配方式引起的定位精度不高,导致二极管极间距离不一致,极易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电场不均匀。因为是在同一工装上完成装配,所以每个二极管极间的平行度都是很高的,工艺重复性和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剖视。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块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块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杯形件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二极管极间位移的装置,包括导轨1、导轨2、螺母3、杯形件4、基座5、定位块6、螺栓7和螺栓8。
所述基座5包括左右两个基体,两个基体内各开有一孔,两个孔同轴心,基座5的右侧通过螺丝锁定固定一带有螺孔的板片(图未标示)。所述导轨1放在基座5右侧的孔内,螺栓7的左端旋过板片后顶住导轨1的右端面,所述导轨2放在基座5左侧的孔内,螺栓8位于基座5的左侧,导轨2左端加工一个螺纹孔11,螺栓8旋紧在该螺纹孔11中,使导轨2与基座5固定在一起,螺母3旋在导轨2右侧露出基座5孔的部分,带有绝缘体的阴极组件(图未标示)套在导轨2上,位于螺母3的右侧,定位块6从阴极组件的右端套在阴极组件上,定位块6紧靠阴极组件,杯形件4从定位块6的右端套在定位块6的外面,旋紧螺栓7,则导轨1的左端面抵紧杯形件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1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美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闪光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