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微结构硅胶透镜的LED阵列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1794.7 | 申请日: | 201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7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吴丹;王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胜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H01L33/58;H01L33/5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李平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微结构 硅胶 透镜 led 阵列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特别是一种带微结构硅胶透镜的LED阵列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类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和辐射能的电致发光器件,其发光机理是利用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作用产生光子。LED相比传统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耗电量少,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并已经开始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业界认为是照明光源市场的主要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光二极管阵列封装产品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单颗LED产品,它具有高功率,薄体积,集成度高等优点。
目前,LED阵列封装大部分都没有使用封装硅胶透镜表面带阵列的结构,这种现有的封装结构可能导致在LED封装产品存在取光效率低,封装后的产品高度高,不便于集成,这些将导致,LED阵列封装产品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带微结构硅胶透镜的LED阵列封装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基板、发光二极管芯片阵列、荧光粉胶和灌封硅胶制作的透镜,发光二极管芯片阵列经焊接或粘贴等间距固定在基板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由荧光粉胶和灌封硅胶制作成的长方体封装硅胶透镜均匀覆盖在发光二极管芯片阵列之上,所述硅胶透镜的上表面制作成内凹或外凸结构的几何体阵列。所述内凹或外凸几何体阵列为棱锥体或圆锥体或球冠或V型槽阵列。带微结构硅胶的透镜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取光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较大幅度提高LED封装产品的取光效率,降低阵列封装产品的厚度,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延长器件使用寿命,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一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实施例二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实施例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实施例三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0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实施例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实施例四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3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实施例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实施例五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6实施例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实施例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实施例六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9实施例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实施例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实施例七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2实施例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实施例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4实施例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发光二极管芯片阵列、3带微结构的硅胶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为一种带微结构硅胶透镜的LED阵列封装结构。硅胶透镜3上表面加工有内凹的正棱锥体结构,其截面为三角,发光二极管芯片阵列2通过银浆或焊料或其他粘结材料等间距固定在基板1上表面,并通过打金线或其他电极互连方式完成发光二极管芯片2与封装基板1之间的电互连。发光二极管芯片2上表面与四周及其表面覆盖有荧光粉胶和灌封胶,硅胶透镜3由荧光粉胶和灌封胶经凝固制成。荧光粉胶和灌封胶凝固形成长方体透镜状结构,硅胶透镜3的上表面制作有数量与发光二极管芯片数量相同的内凹的正棱锥体,正棱锥体呈阵列状分布在发光二极管芯片阵列之上,所述几何体的尺寸为10微米至1000微米。内凹的正棱锥体微结构的硅胶透镜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取光效率。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硅胶透镜3上表面制作有数量与发光二极管芯片数量相同的内凹的圆锥体,圆锥体呈阵列状分布在发光二极管芯片阵列之上,参见图4~图6。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硅胶透镜3上表面加工有内凹的V型槽,V型槽呈阵列状分布在发光二极管芯片阵列之上,V型槽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参见图7~图9。
实施例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胜,未经刘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17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光源模组封装结构
- 下一篇:具有翻转芯片功能的芯片吸取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