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镍湿法电解液过滤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41349.0 | 申请日: | 201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史金鹏;林玉兰;员金城;张晓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9/33 | 分类号: | B01D29/33;C25C7/06 |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电解液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镍湿法点解液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镍生产过程中原过滤器采用钢衬胶拉杆式玻璃钢过滤管进行过滤。整个过滤组件由拉杆、玻璃钢滤管,衬高分子压盖、填料压盖、胶垫及吊环组装而成。铁、钴溶液过滤均为中间拉杆支撑,玻璃钢过滤管穿过拉杆通过压盖与罐盖固定,过滤管材质为玻璃钢管,玻璃钢管上密布小孔,再外覆滤布,溶液通过滤布过滤。使用过程中,由于溶液温度和罐体内压力的变化使玻璃钢过滤管易变形,使用寿命短,需频繁更换。同时钢衬胶拉杆、衬高分子压盖因使用过程中防腐层老化、损坏、变形等也需频繁单台停车检修更换,不仅降低了过滤器的过滤能力,影响溶液净化过程的连续平稳运行,同时使备件、材料消耗高,设备利用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不用拉杆支撑的寿命长减少检修次数的过滤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镍湿法电解液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管、堵板、法兰、固定板、支撑管、吊环、连接板、出液管和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为标准钛管,管壁钻均匀分布的过滤孔,过滤管下端固定连 接堵板,滤布套装在滤管和堵板外,过滤管上部固定连接法兰,法兰固定连接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连接出液管和支撑管,支撑管固定连接连接板,连接板上端固定连接吊环。
所述过滤孔直径为8~12mm,优选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整体式钛制过滤的使用不仅可解决因罐内溶液温度和罐体内压力的变化而导致玻璃钢滤管变形,而且可延长过滤管使用寿命,减少检修更换频次,去掉了中间拉杆和支撑杆,不存在这些部件的更换,减轻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保证溶液净化生产的大流量连续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镍湿法电解液过滤装置,此装置采用φ108mm的钛管作为过滤管2,过滤管2上均匀开过滤孔1,一般开孔直径为8~12mm,本实施例中为10mm;过滤管2的下部焊接堵板9进行密封,过滤管2的上部焊接钛法兰3,钛法兰3上再焊接固定板4,固定板4上焊接出液管8和支撑管5,支撑管5上部焊接连接板7,连接板7上焊接吊环6,整体采用焊接组装,电解过滤溶液受罐内压力的作用通过滤布从过滤管外壁上均匀分布的直径10mm小孔进入过滤管内,管内过滤后的溶液流动到出液管之后,从出液管流出到下一道工序,而其中的过滤渣通过后期反吹风排出。
在镍湿法冶炼溶液净化过程中,需要对含有Cl-、SO42-的溶液混酸体系进行 过滤,不仅要求过滤装置耐腐蚀,保证过滤精度和过滤速度,同时还要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和减少设备停机时间,这个装置能满足以上条件,为镍湿法冶炼溶液净化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1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