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9912.0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9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计中坚;孟祥荣;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5/0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填埋气及其它生物气的气液分离装置,在相似条件下,也可用于一般工业气体的气液分离装置,达到气液分离、雾沫尘粒捕集及冷凝液的提升导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填埋气(LFG)收集系统其工艺如下:LFG气体自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气井由鼓风机抽出,汇集了各井气体后入干管,经气液分离后入鼓风机,加压后送填埋气净化装置或其它利用装置。填埋气干管一般埋设于地下,尤其在北方,埋设于冰冻线以下,一般在-1.0m左右。由于自地下填埋气井抽出的LFG气体温度较高,且被水汽所饱和,导出后,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特别是在冬季),故产生一定量冷凝水及气相中夹带水滴及尘粒。若不除去LFG中的水分,进入鼓风机则严重影响鼓风机的正常操作。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气液分离器是引进的国外技术,其气液分离系统如图2所示结构,LFG先入圆柱形气液分离器15,其冷凝液自分离器底导出入水封槽16,再由水封槽入集液槽17,并用泵18将凝液提升至地面而排入下水道或渗沥液池。而分离器出来的气体由于夹带水滴,故需要专设脱水器19进一步去除水滴才可进入鼓风机。由图2可知,由于气液分离器已设置于半地下,其凝液尚需依次自流入水封槽16及集液槽17,故需要将二者置于较深的混凝土坑中,可见其工艺设备布置均较复杂。
由于分离器中充满LFG,而此类气体中55%左右系甲烷,是易燃易爆的甲类气体,故分离器中按防爆要求应划为“0”区。由于浸入式泵的电机目前尚无满足“0”区防爆要求的产品,所以在以往国内外LFG气液分离器设计中,既不设置冷凝液抽出装置,也不设分离气体的捕沫装置,而是采用图2所示的5个设备来完成气液分离。这样既增加了设备投资,又需设较深的混凝土地坑,增加了土建投资,且下坑操作也很不方便。
2006年6月,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采用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的“鞍山生活垃圾填埋气制取汽车燃料示范工程”顺利投产,其净化工艺前处理的鼓风机系统的气液分离器经两年多运转效果良好,确保了鼓风机的正常运行。所述的气液分离器集气液分离、雾沫捕集、凝液抽出于一体,设备直埋于半地下,抽液采用蒸汽喷射器置于地面,具有设备简单、投资省、操作方便等特点。
上述专利号为ZL200920012063.3的多功能气液分离器,已成功应用于填埋场,但也存在一定局限。因为目前国内大多填埋场,尤其在南方,未有蒸汽可供于冷凝液蒸汽喷射提升器,而用压缩空气喷射提升则不符合安全要求。故LFG气液分离器冷凝液提升已成为填埋场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该装置回收经鼓风机输出的低压填埋气作为喷射提升凝液的工作介质,而提升后的气液提升介质经气液分离后又返回沉降室原料填埋气气体入口,完全回收利用作为工作介质的填埋气,杜绝了从喷射器直接外排大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沉降室、气体进口管、挡板、捕沫器、气体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沉降室内设有冷凝液提升管,冷凝液提升管底部设有喷射提升器,冷凝液提升管通过喷射提升器与来自鼓风机输出的低压填埋气进气管相连接;冷凝液提升管顶部出口与气提介质分离器相连通。
所述的气提介质分离器设有来自鼓风机输出的低压填埋气进气口。
所述的气提介质分离器设有气体出口,气体出口与沉降室原料填埋气气体进口管相连通。
所述的气提介质分离器内设有冷凝液排出管,冷凝液排出管下口与冷凝液相通,冷凝液排出管上口位于气提介质分离器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LFG作为气提工作介质不仅解决了冷凝液的提升,而且工作介质可在气提介质分离器中经气液分离后,LFG自器顶排出返入LFG气液分离器吸入口而全部回收。
2)冷凝液在沉降室中一次提升可按设计满足冷凝液外排要求,若需进一步提升,可在气提介质分离器中导入低压LFG再次加压,二次再提升满足设计要求。
3)采用填埋气作为冷凝液喷射提升工作介质,省去了以往采用蒸汽喷射的蒸汽消耗,且杜绝了填埋气外排,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9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氧机吸附塔系统气体导入导出结构
- 下一篇:单提笼双堰溢流三级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