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组引流手术的器械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39737.5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0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俞晓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晓立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引流 手术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组引流手术的器械。
背景技术
气胸、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是常见的疾病,引流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措施。目前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管置入的方法)是以中弯钳夹住引流管置入胸腔内,创伤较大,且有一定操作风险;虽然临床上有内置钢管的引流管的使用,但其长度过长、前端锋利、操作不便,因而操作风险较大。腹腔或心包腔引流手术需逐层切开引流,创伤较大,有时术后出现较多的腹腔液体从引流管周围渗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组引流手术的器械,以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并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组引流手术的器械,包括:
引流管,包括前端管口和后端接头,并在其前端管壁上设有引流管侧孔;
T型手柄,包括引导柱和握持部,引导部的前端呈流线型钝头状,握持部呈流线型以利于手握;
皮肤切开刀,其包括刀柄和刀体,该刀体包括前端的刃部和后端的根部,该根部固定在该刀柄的前端面上,且该根部的表面与该刀柄的前端面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部;
导丝,其长度大于所述引流管的长度,并能穿过所述引流管,该导丝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硬质段及设在该硬质段前端的由软质材料制成的软质段;
穿刺针,其包括针体和针头,该针体为纵向通道,在该针体的前端侧壁上设有与其纵向通道相通的穿刺针侧孔,该针头前端封闭且为钝头形;
固定夹,呈指环状,有齿扣。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为直管;或者所述引流管为“L”形弯管,在该引流管的后端接头上设有显示其弯曲方向的标志;有充气球囊、充气导管和充气活塞时,充气导管和充气活塞为显示引流管弯曲方向的标志。
优选地,在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充气球囊、充气导管和充气活塞,该充气球囊固定于该引流管的前部,该充气球囊的通过该充气导管与充气活塞连通。
优选地,在所述充气球囊后面的引流管上固定有卡板。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与人体胸壁相对应的部分的硬度大于其它部分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夹,呈指环状,有齿扣,固定夹的内侧有点状突起,或线状突起,固定夹两端游离缘有结孔线孔。
优选地,在所述刀刃的中部有向前突出的刀尖,或刀刃呈平直状。
优选地,所述刀体的前端至所述刀柄前端面的距离为0.2~3.0cm。
优选地,所述刀体横截面的长度为L,所述引流管的外圆周长的二分之一为M,且0<L-M<3.0cm。
优选地,所述T型手柄,包括引导柱和握持部,引导部的前端呈流线型钝头状,引导部头端的前半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椭圆形,后半部的横截面呈圆形,且由前半部的椭圆形逐渐过渡到后半部的圆形,握持部呈流线型以利于手握。
优选地,所述T型手柄,包括引导柱和握持部,引导部的前端呈流线型钝头状,引导部头端的前半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椭圆形,后半部的横截面呈圆形,且由前半部的椭圆形逐渐过渡到后半部的圆形,引导柱内可有导引管道,一侧开口于引导柱前端,另一侧开口于握持部;握持部呈流线型以利于手握。
优选地,还包括提吊钩,包括中部的提拉部和位于其两侧的钩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用微创皮肤切开刀做皮肤切口,可以尽可能地减小皮肤切口,以满足美容要求。
(2)引流管采用内置充气球囊和外用卡板的固定法来固定,可靠性好,而且,引流管采用弯管,便于进行气胸和胸腔积液的引流。气胸时,引流管向上;胸腔积液时,引流管向下。引流腹腔积液时,可将引流管调整至向下。
(3)采用T型手柄将引流管置入体内,可减少创伤,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4)采用钝头穿刺针穿刺、导丝导引,可以避免在行穿刺时针头碰到内脏,造成器官损伤。
(5)采用提吊钩提拉腹壁来进行腹腔引流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损伤腹腔脏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一组引流手术的器械可以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并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卡板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直管,有局部硬度增强的部分。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卡板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直管。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直管,有局部硬度增强的部分。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晓立,未经俞晓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9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