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源的超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9729.0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5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汤仕兵;林松强;刘邦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仕兵 |
主分类号: | F21V17/10 | 分类号: | F21V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岳池***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源 超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的背光源领域。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广泛的应用于显示技术领域,液晶的显示通常是通过两块导电玻璃形成电场驱动位于导电玻璃之间的液晶实现显示的功能,但液晶本身不能发光,因此需要借助外部光源真正实现显示功能,目前主流的背光源有LED背光源以及TTF背光源。
一般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源的塑料材质的主体胶框,在胶框内安装有反射片、导光板、TAPE件、FPC、LED等各种部件。由于胶框为塑料材质,其硬度一般不能满足显示器的强度要求,因此,需要在胶框上安装铁框以加强胶框的强度,以保护胶框内的背光源各部件。
一般情况下,超薄背光源如是没有挡壁或只有两个挡壁情况下,背光上的铁框一般都采用双面胶粘附的方式粘在胶框上。毫无疑问,在铁框上贴双面胶就直接增加了人工及材料的费用,其中的双面胶也占用了一部分空间,增加了背光源的厚度。显然此类设计方案,达不到超薄背光理想设计要求,增加了背光的实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源的超薄结构,该结构使在不使用双面胶的情况下,铁框也能够固定在胶框上,使得背光源变得更薄。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源的超薄结构,包括胶框,在所述胶框的边上、用于安装铁框的背面设有背面扣位,在所述背面扣位的同一高度、且在该背面扣位临近的胶框侧面上设有侧面扣位。
优选地:所述背面扣位与所述侧面扣位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具有90度夹角的连体立体扣位。这样的结构需要在铁框的背面和侧面上开一个L型的直角孔。另外,背面扣位和侧面扣位也可以各自独立,这样在铁框上就需要开两个口,该两个口分别用于扣在所述背面扣位上和侧面扣位上。
优选地:所述立体扣位在所述胶框的每条边上有上、中、下三组。对于比较小的胶框,也可以直接设置上下两组。而对于比较大的胶框,可以设置更多组的这种立体扣位。
优选地,其还包括铁框,铁框包括背面部分和侧面部分;铁框在对应所述背面扣位和侧面扣位的位置处设有孔,背面扣位和侧面扣位穿过铁框上面的孔,使铁框固定在胶框上,且铁框的厚度与所述背面扣位和侧面扣位的厚度一致,使铁框固定在胶框上时,背面扣位、侧面扣位厚度方向上的最高位置与铁框表面在同一平面上。铁框的厚度与扣位的厚度一样,这样的设计更紧凑,使背光源可以变得更薄。
优选地:所述背面扣位和侧面扣位上有用于引导铁框扣住斜面。
优选地:所述胶框的厚度在0.7~0.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胶框的边的背面和侧面设计了扣位,该扣位可以更加需要设计得很薄,其迎合了铁框的厚度,部分厚度与铁框的厚度重合,甚至厚度与铁框完全一样,相比现有技术的双面胶本身有一定的厚度,该设计使扣位不单独占用背光源的厚度,因此可以使背光源变得更薄。同时,由于省去了双面胶,其可以降低成本,也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铁框和胶框安装在一起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源的超薄结构,包括胶框,在胶框的边上、用于安装铁框的背面设有背面扣位,在背面扣位的同一高度、且在该背面扣位临近的胶框侧面上设有侧面扣位。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其中的数据尺寸、数量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技术的限定。一些结构的等同替换和常见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LCD显示器件包括反射板层、光源组件、扩散片层、至少一层增光片层、遮光贴布层,所述的反射板层、光源组件、扩散片层、增光片层、遮光贴布层依次布置,固定于所述的背光源胶框内。该超薄的背光源结构包括LCM模组和胶框,LCM模组包括LCD显示器件、FPC基板和TP触摸板。TP触摸板由基本基板及双面胶组成,固定于胶框正表面,FPC基板折弯后元件完好放入背光内部。
如图1至图3所示,在胶框1的边上、用于安装铁框的背面设有背面扣位2,在背面扣位2的同一高度、且在该背面扣位临近的胶框侧面上设有侧面扣位3。背面扣位2与侧面扣位3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具有90度夹角的连体立体扣位。
立体扣位在胶框的每条边上有上、中、下三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仕兵,未经汤仕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9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锥形转子加工测量装置
- 下一篇:带有嵌入元件的压缩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