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多维电催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39228.2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6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平;熊昌贵;张怀松;董有;涂晓波;李闪;熊斌;李建军;袁兵;张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武汉安环院华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威蒙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72;C02F1/76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多维 电催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CODcr深度处理的复合多维电催化装置,该装置同样适用于其它高浓度难生化的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进入填埋场后,进行物化和生物降解反应,经过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再加上雨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渗入填埋场,产生了一种含有悬浮物、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成分的液体,即垃圾渗滤液。
近十几年来国外学者就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有的已用于工程实践。我国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方面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的复杂多变性,目前尚无十分完善的处理工艺,大多根据不同填埋场的具体情况及其经济技术要求采用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
垃圾渗滤液随着填埋场年份的延长,其生化性逐渐降低,特别是在填埋后期,可生化性很差,BOD5/CODcr值小于0.1,此时垃圾渗滤液俗称老龄化渗滤液;另外,在填埋初期,虽然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较好,但是靠生物处理很难将之处理至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标准。一般情况下,垃圾渗滤液经过厌氧好氧处理后的出水CODcr中有500~600mg/L无法用生物处理去除。
2008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明确提出:从2011年7月1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要求达到规定的水污染排放限值,因此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必须经过深度处理。2010年实施的HJ564-2010《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要求采用膜处理技术(纳滤或反渗透)。
根据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运行实践总结,垃圾渗滤液经过氨吹脱+厌氧+好氧+膜处理后,70%的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还有30%的浓缩液急需解决。目前浓缩液没有一种很合适的处理方法,现行垃圾渗滤液处理厂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大都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或是回喷至垃圾填埋场。
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研究,近几年在国内已经成为热门课题,主要有化学氧化、吸附分离、物化混凝、湿法氧化、土地法(含填埋场回喷)、光催化氧化、电-Fenton、电催化氧化、特种功能菌培养等,但是没有采用复合多维电化学工艺对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的研究报道;在国外有三维粒子群电极、碳-PTFE电极处理有机废水的报道,未见采用复合多维电化学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的工业应用报道。
目前国内垃圾渗滤液采用膜技术进行深度处理,但是膜技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液,处理难度更大。采用复合多维电化学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彻底消除了垃圾渗滤液浓缩液产生的二次污染,对减轻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包括氧化降解和氧化转化,氧化降解的目标是将CODcr矿化为CO2和H2O,氧化转化的目标是将有毒物质转变为无毒物质、将与生物不相容的物质转变为与生物相容的物质;氧化降解又分为直接电催化氧化降解和间接氧化降解,所以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被科技界誉为“21世纪环境友好型”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多维电催化装置,对垃圾渗滤液CODcr进行深度处理,还适合对高浓度难生化的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复合多维电催化装置,包括整流直流电源和复合多维电催化槽,复合多维电催化槽包括槽体和电极板,电极板上设电极,电极与整流直流电源连接;在电极板间填充复合多维电活性粒子,在槽体的下部设置进水分布管,在进水分布管的上部,电极板和复合多维电活性粒子的下部设置进水花板,进水花板采用聚乙烯材质,在进水分布管和进水花板上钻孔,在进水分布管和进水花板上钻孔的孔径相同,进水花板上的钻孔数为进水分布管钻孔数的8~10倍。在槽体的底部设置清洗口,在电极板和复合多维电活性粒子的上部设置出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武汉安环院华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威蒙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武汉安环院华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威蒙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9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