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胆管用引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9045.0 | 申请日: | 201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0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袁海鹏;李福康;林静;王鲁冰;刘庆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海鹏 |
主分类号: | A61M25/088 | 分类号: | A61M25/0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胆管 引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引导鼻胆管的引导管。
背景技术
鼻胆管是一种引流管,可通过十二指肠镜将其头端置入胆总管内,下段可自胆总管内引出,通过十二指肠、胃及食管,最后通过鼻腔引出体外,可起到引流胆汁、磨损胆结石等作用,而刚自口腔退出十二指肠镜时,鼻胆管的末端随十二指肠镜自口腔引出,要将留在体外一端的鼻胆管经口腔转移到至鼻腔是一项复杂的过程。现有的手段是先从鼻口插入一导管至咽部,然后从口腔伸入钳子到咽部找到引导管端口,钳住后轻轻拉入口腔引到口外将鼻胆管插入引导管,固定好后,拔出引导管,从鼻腔外再抽出鼻胆管,完成鼻胆管自口腔到鼻腔的转移。但由于咽部特殊的生理通道,引导管进入咽部很容易直接进入食管或气管而不会拐弯直接进入插有鼻胆管的口腔,尽管借助钳子,也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费事费力,影响下一步治疗工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手段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鼻胆管用引导管,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引导管包括外管和设于外管内的内管,外管的体内顶端封闭,靠近外管体内顶端的管壁上开有圆形侧孔,靠近外管体外顶端的外管壁上设有标记块,侧孔和标记块位于外管管壁的同一侧,外管的外管壁上上标有刻度线,从外管的体内顶端位置到体外顶端位置刻度线上的刻度数由小变大。
由于外管管壁上圆形侧孔,内管插到外管的体内顶端时,改变方向约90度沿侧孔钻出,当外管的体内顶端位于咽部时,内管会顺利的从鼻腔进入口腔,刻度线在鼻腔外的刻度数会标识外管插入体内的深浅,标记块的朝向会标识侧孔的朝向。因此并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反复插管、钳取困难、引导失败等缺点,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插管顺利、省时省力、减少病人痛苦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外管1和设于外管1内的内管2均为塑料软管,外管1的体内顶端封闭,靠近外管1体内顶端的管壁上开有圆形侧孔3,靠近外管1体外顶端的外管壁上设有标记块4,侧孔3和标记块4位于外管1管壁的同一侧,外管1的外管壁上上标有刻度线5,从外管1的体内顶端位置到体外顶端位置刻度线5上的刻度数由小变大。
当通过十二指肠镜将鼻胆管头端送入胆总管内指定位置后退出十二指肠镜,此时鼻胆管的另一端留在口腔外。然后将内管2的体内端送到外管1体内顶端的侧孔3处,不要插出侧孔3。然后经鼻腔插入该引导管,并注意外管1上的刻度线5,当通过刻度确定外管1体内顶端到达咽部时,根据标记块4的朝向调整侧孔3的朝向,使其正好对准口腔后固定外管1,慢慢向里插送内管2,并从口腔观察内管2的走向,直到从口腔中抽出内管2,然后在口腔外将鼻胆管插入内管2并固定,慢慢向外拔内管2外端直到鼻胆管和内管2从口腔消失,最后拔出该引导管,使鼻胆管的体外端留在鼻腔内,完成了鼻胆管由口腔至鼻腔的转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海鹏,未经袁海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9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