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波束倾角连续可调的双极化天线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36821.1 | 申请日: | 201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7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宋博海;喻威;宋佳泫;刘桂现;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旭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08;H01Q21/2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束 倾角 连续 可调 极化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作为3G基站天线的波束倾角连续可调的双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阵列天线主要由辐射单元和传输线两部分构成,辐射单元及相应的耦合线性能的优劣对天线的性能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波束倾角连续可调的3G基站天线中,其辐射单元主要采用的是单个偶极对称振子形式,耦合微带线是一种半开放结构。当波束倾角是0°时,天线的增益基本上能满足国标及用户的使用要求;但是当波束下倾,尤其是大角度下倾时,由于耦合微带线有一定程度的辐射,天线增益损失比较严重,往往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迫切要求用一种新型的辐射单元及相应的耦合微带线所组成的天线来取代常规的天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波束倾角连续可调的双极化天线,通过对辐射单元的设计,抑制其相应的耦合微带线的辐射,进而提高天线的增益,使得倾角连续可调的双极化天线满足波束变化时保证天线的增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波束倾角连续可调的双极化天线,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辐射单元,每个辐射单元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对称偶极子构成,每个辐射单元的对称偶极子之间设有耦合微带线,两条耦合微带线相互垂直。
所述的耦合微带线通过绝缘材料与对称偶极子固定连接,两条耦合微带线固定的高度不同。
所述的耦合微带线在对应于辐射单元垂直相交的部位设有切口。
所述的相互平行的对称偶极子之间的距离为3~4mm。
所述的对称偶极子由两个对称的根部和臂部组成,臂部的一端设有45°的倒角,根部的宽度为8~10mm、高度为24~28mm,臂部长度为30~34mm,倒角长度为10~12mm。
所述的耦合微带线由根部与臂部呈“7”字形连接构成,臂部的上表面设有上切口或者臂部的下表面设有下切口。
所述的根部由宽度为6~9mm和3~4mm的两部分组成,其长度分别为6~8mm和11~14mm;臂部的宽度为10~20mm,由宽度为4~8mm、长度分别为9~15mm和12~16mm的两部分,以及连接部分组成,在连接部分上设有上切口或下切口。
上切口或下切口的深度3~4mm,宽度1~3.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辐射单元采用双对称偶极子形式,耦合微带线被夹在对称偶极子的中间,这样就构成一个近乎全封闭的带状线结构,耦合微带线的辐射明显得到抑制,进而提高天线的增益、隔离度,使得倾角连续可调的双极化天线满足波束变化时保证天线的增益。与现有的天线对比之后,增益、隔离度的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对于8阵元波束倾角连续可调天线,在1710~2170MHz范围内,天线的平均增益可以提高0.5~1dB。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对称偶极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设有上切口的耦合微带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设有下切口的耦合微带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对称偶极子;2为第二对称偶极子;3为第二耦合微带线;4为第一耦合微带线;5为对称偶极子的根部;6为对称偶极子的臂部;7为耦合微带线的根部;8为耦合微带线的臂部;9为上切口;10为下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参见图1、图2,一种波束倾角连续可调的双极化天线,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辐射单元,每个辐射单元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对称偶极子(1、2)构成,相互平行的第一对称偶极子1和第二对称偶极子2,构成两个辐射单元;第一对称偶极子1和第二对称偶极子2之间的距离为3~4mm;
每个辐射单元的对称偶极子之间设有耦合微带线(3、4),两条耦合微带线(第一耦合微带线4和第二耦合微带线3)相互垂直。耦合微带线(3、4)在对应于辐射单元垂直相交的部位设有切口,因而两条耦合微带线并不相交。
耦合微带线是通过绝缘材料与其相对应的对称偶极子固定连接,两条耦合微带线固定的高度不同。
参见图3,对称偶极子由两个对称的对称偶极子的根部5和对称偶极子的臂部6组成,臂部的一端设有45°的倒角,根部的宽度为8~10mm、高度为24~28mm,臂部长度为30~34mm,倒角长度为10~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旭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旭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6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