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流压缩机静叶末级叶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35710.9 | 申请日: | 201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2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师亚洲;苏小艳;陈炜;范东升;赖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32 | 分类号: | F04D29/3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吕建平 |
| 地址: | 610503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轴流 压缩机 静叶末级 叶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流压缩机承缸静叶片,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流压缩机承缸静叶末级叶片。
背景技术
轴流压缩机是气体压缩机械的一种型式,最早起源于前英国。它是一种叶片式旋转机械,它利用叶片与气体的相互作用,提高气体的压力和动能,并利用相继的通流元件使气流减速,将动能转变为压力的提高。相比于离心式压缩机,轴流式压缩机具有效率高(设计工况下绝热效率可比离心式高出5%~10%)、流量大等优点,缺点是排气压力不高,稳定工作范围窄,对工作中的杂质敏感,叶片易受损。
轴流压缩机承缸静叶分为静叶不可调和全静叶可调两种结构形式。静叶不可调轴流压缩机即静叶为固定式,不设调节缸及静叶调节机构和伺服系统,压缩机为设计有机壳和叶片承缸的两层缸结构。全静叶可调压缩机为设计有机壳、调节缸和叶片承缸的三层缸结构,通过调节缸及静叶调节机构和伺服系统来实现对静叶角度的调整,从而实现对工况的调节,同时它采用多种叶型叶栅组合设计,有利于调节叶片高度,提高压缩机效率,具有流场均匀,流量、压力调节范围宽广,各工况点效率高,喘振裕度大,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冶金(高炉鼓风、汽化装置炼钢、高炉煤气单燃气燃烧综合循环发电装置)、石化(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化工)、天然气(输气工程、天然气液化等)等行业。
全静叶可调轴流压缩机,其静叶从0级叶片到末级叶片前的各级静叶均为可调叶片,叶片由叶身和圆柱形叶柄构成,叶柄贯穿承缸壁,其与承缸内壁相对应处设计有安装密封环的密封结构。叶片通过静叶轴承、曲柄和螺栓等构件安装在静叶承缸上。这种结构的优点主要是通过调节静叶度实现达到变工况的目的。传统的轴流压缩机,其所有的承缸静叶片都采用此结构,包括末级静叶,而在轴流压缩机中,末级静叶片为出口导叶,一般设计为固定角度,即角度不可调。但传统的轴流压缩机末级静叶片,其安装方式和结构与其之前各级的静叶基本相同,圆柱形叶柄贯穿静叶承缸壁,设有静叶轴承构件,不同之处是没有了用于调节角度用的曲柄。这样的结构对于末级静叶来说并不是理想的结构,在叶柄处会存在向静叶承缸外微量漏气的现象,同时,结构也相对比较复杂,装配零件种类多数量大,承缸周向需加工许多精度要求很高的安装孔,加工难度大,加工时间长,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静叶末级叶片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轴流压缩机静叶末级叶片,以克服现有技术全静叶可调轴流压缩机末级叶片存在的气体易泄漏、装配结构复杂、装配零件种类多数量大、金属精加工量大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通过由下述技术方案构成的轴流压缩机静叶末级叶片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流压缩机静叶末级叶片,其结构主要由与压缩气体相作用的叶身和用于将叶片安装于静叶承缸上的叶柄构成,其中叶柄为设计有与沿静叶承缸周向设置的齿形结构榫槽相匹配的齿形结构榫头。叶柄齿形结构榫头优先采用矩形齿结构榫头,进一步优先采用“工”字型结构榫头。榫头的“工”字型结构,可以是一个“工”字型,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字型,优先采用一个“工”字型。
轴流压缩机承缸静叶片从0级到末级前的若干级采用可调静叶片,末级叶片采用本实用新型揭示的结构,压缩机除了具有全静叶可调轴流压缩机所具有的流场均匀,流量、压力调节范围宽广,各工况点效率高,喘振裕度大,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等特点外,还具以下十分突出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轴流压缩机末级静叶片,通过其“工”字型结构榫头叶柄嵌入承缸环向榫槽,叶柄不贯穿承缸壁,较之传统的全静叶可调轴流压缩机的末级叶片,通过叶柄贯穿承缸壁安装于承缸上,从根本上解决了末级静叶片处的气体泄漏问题,比传统轴流压缩机的密封效果好,更能有效防止气体泄漏。
2、本实用新型的轴流压缩机静叶末级叶片,通过其“工”字型结构榫头叶柄嵌入承缸环向榫槽,配以隔叶块即可安装在承缸上,装配十分简单,相对于传统轴流压缩机可调末级叶片,圆柱形叶柄固定安装在承缸上,需配套静叶轴承、滑块、密封环和安装螺栓,省去了大量的装配辅件和金属精加工,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57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镗轴
- 下一篇:一种带有内陷顶针装置的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