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尼缓冲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35582.8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3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沈秋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秋庆 |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A47B88/04;E05F3/04 |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张中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器,尤其是一种用于门或抽屉上的阻尼缓冲器。
背景技术
门或抽屉等在启闭至两个极限位置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惯性过大、速度较快,容易夹伤手部,对人体造成损伤,在某些需要安静的场所,人们也不希望有启闭门窗、抽屉时产生的噪音,另一应回避噪音的场合是电影院内折叠椅面的使用。因此,往往在门窗、抽屉或折叠椅上安装一个阻尼缓冲器以减少关闭时的惯性并减慢其速度,防止夹伤或噪音的产生。
现有一种阻尼缓冲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阻尼缓冲器具有一个圆柱形的油缸,油缸具有一个壳体10,一活塞杆11从壳体10内向上伸出。
参见图2与图3,油缸的壳体10围成一个上端敞口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密封组件12、活塞组件24以及弹簧28,其中密封组件12位于腔体的上端,并用于密封腔体。活塞组件24位于腔体中部,弹簧28置于活塞组件24下端与壳体10的底壁之间。活塞杆11的下端插入活塞组件24中,且活塞杆11的上端穿过密封组件12并伸出壳体10外。当活塞杆11受压向下滑动时,活塞组件24随活塞杆11向下滑动,但密封组件11不与壳体10发生相对位移。
参见图4,密封组件12由密封塞13、密封圈14以及气囊组成,其中气囊由一个刚性的骨架15及包裹在骨架15外的弹性囊20组成。密封塞13位于油缸腔体的上端,用于将油缸腔体内与外界间密封分隔,防止油缸内的油泄露出去。密封圈14位于密封塞13内,其中部是一个紧密密封活塞杆11的通孔。
气囊位于密封塞13的下方,其为一个上端敞口的囊体,气囊的敞口由密封塞13密封。气囊的骨架15由刚性材料制成,其具有圆环部16,圆环部16与油缸的壳体10过盈配合,因此气囊相对壳体10固定。圆环部16的下方为上支承圈17,上支承圈17的外径小于圆环部16的外径。上支承圈17的下方设有下支承圈18,上支承圈17与下支承圈18之间连接有四根筋条19,相邻的两根筋条19之间形成开口。
气囊的弹性囊20包裹在骨架15外,其由柔性材料。弹性囊20的上缘21包裹在骨架15的上支承圈17外,弹性囊20的本体22包裹在筋条19外,其由筋条19支撑。
如图3所示,弹性囊20的最下端具有一个折弯部23,折弯部23包裹下支承圈18内外表面,且折弯部23与活塞杆11的外壁密封连接。这样,弹性囊20内为空气,弹性囊20 外充满油,因此弹性囊20以外的油缸腔体部分为油腔。
参见图2,活塞组件24有一个本体25及与本体25固定连接的盖26,其中本体25下端敞口,盖26固定在敞口上。本体25与盖26围成一个腔体,腔体内设有阀芯27(图3示)。活塞杆11的下端与活塞组件24的本体25上端固定连接,因此活塞组件24可随活塞杆11在油缸的腔体内上下滑动。
盖26下方为弹簧28,弹簧28的上端抵接在盖26的下端,弹簧28的下端抵接在油缸壳体10的底壁。如图3所示的状态,弹簧28处于自由状态,不具有势能。
活塞杆11的外伸端可顶接在门窗或抽屉等的挡片上,门窗或抽屉启闭时可推动活塞杆11缩回油缸的腔体内。此时,活塞杆11向下滑动,本体25也随之向下滑动,活塞组件24也向下滑动。这样弹簧28被压缩,蓄积势能,油缸内的油从活塞组件24的下方流向活塞组件24的上方。
油从盖26的下方经盖26中部的通孔流到盖26的上方,然后经阀芯27中部的通孔流到阀芯27的上方,并经本体25与壳体10之间的液体流道29流到本体25的上方。
当施加在活塞杆11外伸端顶部的力消失后,弹簧28在恢复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本体25随之沿油缸轴线向上滑动,从而带动活塞组件24沿油缸轴线向上滑动。
此时,油从本体25的上方经本体25与壳体10之间的液体流道29、阀芯27的通孔流向盖26的下方,从而穿过活塞组件24。
由于油流经活塞组件24的本体25与壳体10之间的液体流道29时会产生较大的阻尼力,弹簧28的蓄积的弹性势能不能迅速释放,弹簧28在恢复力只能缓释,因此,活塞组件24不能迅速地向上滑动,从而避免活塞杆11迅速回复至初始位置,可防止门或抽屉等迅速关闭,避免夹伤手指或产生噪音。
但是,由于密封组件的密封塞13与密封圈14分别成型,组装时需要将密封圈14装入密封塞13内,给组装工作带来不便,且组装效率低下,影响阻尼缓冲器的生产效率。
并且,密封塞13与密封圈14之间是过盈配合的,阻尼缓冲器长时间使用后,密封塞13与密封圈14之间容易形成间隙,导致漏油情况的发生,密封性能下降,不利于阻尼缓冲器的使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秋庆,未经沈秋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55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输出平行轴齿轮箱
 - 下一篇:高弹性无接头连体弹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