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窑内余热利用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33590.9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6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希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门峡方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7243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窑内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压裂支撑剂及定型耐火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窑内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压裂支撑剂是一种陶瓷颗粒产品,具有很高的压裂强度,主要用于油田井下支撑,以增加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属环保产品。此产品利用优质铝矾土等多种原材料,用陶瓷烧结而成,是天然石英砂、玻璃球、金属球等中低强度支撑剂的替代品,对增产石油天然气有良好效果。石油天然气深井开采时,高闭合压力低渗透性矿床经压裂处理后,使含油气岩层裂开,油气从裂缝形成的通道中汇集而出。用陶粒支撑材料随同高压溶液进入地层充填在岩层裂隙中,起到支撑裂隙不因应力释放而闭合的作用,从而保持高导流能力,使油气畅通,增加产量。实践证明,使用陶粒支撑剂压裂的油井可提高产量3-5倍,还能延长油气井服务年限。
压裂支撑剂及定型耐火制品需要在隧道式的窑内进行烧制,在烧制工艺的冷却阶段,由于隧道窑内温度很高,自然冷却不仅时间长,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热能,与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政策背道而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烧制压裂支撑剂及定型耐火制品工艺冷却阶段的隧道窑内余热利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隧道窑内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设在隧道窑顶部且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箱,水箱内设有暖气热交换管,暖气热交换管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插设在隧道窑内和伸出水箱顶部。
所述水箱至少设有两个,相邻两水箱之间通过不同高度的两根水管连通。
所述暖气热交换管与隧道窑内连接处设有保温砖,保温砖上面铺设有保温棉。
所述水箱顶部设有带顶盖的人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隧道窑内冷却段的热量通过暖气热交换管与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将热能传递给水箱内的水,可以为工厂提供所需要的热水,最后温度较低的气流再排到大气当中,并可以加快隧道窑的冷却速度;在隧道窑顶部可以设置多个水箱,以充分利用热能;保温砖及保温棉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人孔用来查看并检修水箱内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烧制压裂支撑剂及定型耐火制品工艺的冷却阶段的热能,节能减排,为企业降低了成本,也相应地提高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图1当中水箱内暖气热交换管的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窑内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设在隧道窑1顶部且具有进水口4的水箱5和具有出水口2的水箱3,水箱3和水箱5通过水管7和水管8连通,水管7的高度大于水管8的高度,水箱3和水箱5内设有呈盘绕状的暖气热交换管6,这样可以增加热交换面积,以便充分地进行热交换,暖气热交换管6的下端插设在隧道窑1内,暖气热交换管6与隧道窑1内连接处设有保温砖9,保温砖9上面铺设有保温棉10,暖气热交换管6上端伸出水箱3和水箱5顶部,将热交换后的温度较低的气流排出。水箱3和水箱5顶部设有带顶盖11的人孔12。可以在水箱5的侧面上部设置溢流管13,若进水过多时,水可以从溢流管13排出,保证隧道窑的安全。
使用时,隧道窑1内的热量通过暖气热交换管6与水箱3和水箱5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将热能传递给水箱3和水箱5内的水,可以为工厂提供所需要的热水,最后温度较低的气流再排到大气当中,并可以加快隧道窑的冷却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门峡方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门峡方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35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