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33089.2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1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联杰;韩本忠;汤则萱;阳方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D9/10 | 分类号: | F02D9/10;F02M61/14;F02B7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 地址: | 2012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机械式 节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部件,具体属于一种控制发动机进气量的机械式节气门体。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发动机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中,目前常见的是控制发动机进气量的节气门体和喷油嘴是两个独立结构,其中喷油嘴大多安装在进气歧管上,油从喷油嘴喷出后通过进气歧管到发动机进气阀门处。上述结构使得节气喷油系统的体积庞大,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增加了零件的数量和固定难度,系统的整合力度不够集中,这与当今汽车和摩托车小型化、零件集成化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并且摩托车的车体本身就小,结构的最大集成化将是摩托车发展的趋势。
另外,当前市场上采用的节气门体系统大多没有安装防尘装置,直接将节气门体的旋架、扭簧、垫片、螺母、节气门轴等零件裸露在外,这就造成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大量灰尘和沙粒进入弹簧和节气门体轴承润滑系统,扭簧容易腐蚀,附着的尘土也使得扭簧弹性减小。当一定硬度和大小的沙粒进入轴承润滑系统以后,会增大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轴承快速磨损,加速了轴与轴承的磨损,导致节气门体总成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它与喷油嘴、防尘结构集成一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集成度高且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节气门体机械组件、位置传感器,所述节气门体机械组件包括本体、碟片、节气门轴、旋架、扭簧,所述节气门轴设置在本体内,两端从本体中伸出,节气门轴的一端设置有位置传感器,另一端设置有旋架,节气门轴内设有碟片,扭簧设置在本体内,所述本体上还安装有喷油嘴,旋架一侧的本体上安装有防尘罩。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喷油嘴通过支架安装在本体上。所述支架呈Z型,其一自由端与喷油嘴的一端固定,另一自由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本体的凸台上。
此外,所述节气门体与进气歧管配合的一端装有碳罐控制阀管和压力采集管。所述主体位于旋架的一侧安装有拉锁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通过合理布局,利用支架将喷油嘴固定在节气门体上,使得喷油嘴喷射路线与预期路线固定不变,油和空气拥有充分的混合时间,喷油嘴与节气门体的集成解决了分体式安装因体积庞大而造成的空间布置困难的问题。
此外,集成的机械式节气门体还增设了防尘罩结构,可以保护旋架组件端的轴承系统,避免了沙粒进入轴承系统损坏轴承、扭簧和节气门轴等部件,保证了节气门体的运转环境,极大地提高了节气门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A-A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为喷油嘴, 2为本体, 3为位置传感器,
4为防尘罩, 5为碳罐控制阀管,6为压力采集管,
7为螺钉, 8为支架, 9为怠速螺钉,
10为螺母, 11为开口挡圈, 12为限位垫片,
13为节气门轴,14为碟片, 15为螺钉,
16为滚针轴承,17为扭簧, 18为旋架,
19为弹簧垫圈,20为螺母, 21为拉锁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如图1至4所示,包括节气门体机械组件、位置传感器3,所述节气门体机械组件包括本体2、碟片14、节气门轴13、旋架18、扭簧17,所述本体2上还集成有喷油嘴1,且旋架18一侧的本体2上安装有防尘罩4。
如图2至4所示,所述喷油嘴1通过支架8安装在本体2上,喷油嘴1将油喷出通过节气门体的通道到发动机进气阀门处。所述支架8呈Z型,其一自由端与喷油嘴1的一端固定,另一自由端通过螺钉7固定在本体2的凸台上。
如图1所示,所述节气门体与进气歧管配合的一端装有碳罐控制阀管5和压力采集管6。在安装碳罐控制阀管5和压力采集管6之前,在本体2与之配合的面上涂有密封胶水后再予以装配。
如图4所示,所述主体2位于旋架18的一侧还安装有拉锁支架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30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