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卖尾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32302.8 | 申请日: | 2010-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1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塑创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J9/00 | 分类号: | B62J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王敏杰 |
| 地址: | 20002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箱,尤其是用于外卖车尾保温箱。
背景技术
随着快餐行业的迅猛发展,外卖食品的周转容器日益受外卖行业的关注,并提出更高的清洁、卫生、安全、便携的要求。为了便于运送人员对外卖食品进行更好的运送,从最初的提携式外卖箱到能用助力车、摩托车载的外卖尾箱。
通常这类外卖尾箱都采用单一结构箱体,或使用手提运送,或用橡胶带等工具固定在助力车、摩托车上。前者费力,后者使用步骤繁琐,打开外卖箱时需解除固定用橡胶带,且运送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方便、安全、保温实用的外卖尾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外卖尾箱,包括箱盖1、箱体2和底部支架3,箱盖1一侧通过铰链连接箱体2,箱体2底部和底部支架3贴合,箱盖1同箱体2闭合相接部分设有第一锁扣组件4,该锁扣组件4包括设置在箱盖上的卡扣41和设置在箱体上的锁体42,该卡扣41和锁体42可扣合,该尾箱还包括第二锁扣组件5,该锁扣组件5包括设置在箱体3上的卡扣51和设置在底部支架一端3上的锁体52,该卡扣51和锁体52可扣合。
所述第一锁扣组件4同所述第二锁扣组件5不在一个平面。
所述箱体2同安装有第二锁扣组件5表面相对的另一侧面,近底部支架处开有一内凹卡槽21,所述底部支架3相对锁体52另一端设有一竖直突起部分31,该部分31外部形状同卡槽21内侧轮廓相同。
所述内凹卡槽21内部轮廓为T型。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外卖尾箱的缺点,并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二锁扣组件的锁合及后部卡槽卡嵌,使箱体紧密的贴合于底部支架3上,防止运输过程中的前后左右移动,保证箱内物体完整、不变形,同时也解决了箱体跌落的安全隐患。
2、箱体T型结构卡槽,进一步加强了卡槽和底部支架的契合程度,防止外卖尾箱在颠簸过程中上下移动。
3、该尾箱结构简单,锁合提离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箱体卡槽与底部支架T型部分嵌合示意图
图3是箱体使用安装示意图。
符号说明
1为箱盖,2为箱体,21为卡槽,3为底部支架,31为嵌入物,41为第一锁扣组件卡扣,42为第一锁扣组件锁体,51为第二锁扣组件卡扣,52为第二锁扣组件锁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外卖尾箱,包括箱盖1、箱体2、底部支架3和两组锁扣组件41、42、51、52。箱盖1一侧通过铰链连接箱体2,箱体2置放于底部支架3上,箱体2底部和底部支架3贴合。箱盖1同箱体2相对铰链另一侧接触闭合部分设有第一锁扣组件4,该锁扣组件4包括设置在箱盖上的卡扣41和设置在箱体上的锁体42,卡扣41设置于近箱体2处,前端设有一舌状突出部分,以同设置在箱体2近箱盖1处的锁体42相适应,闭合时,锁体42的扣环扣合在该舌状突出部分。该尾箱还包括第二锁扣组件5,该锁扣组件5包括设置在箱体2上的卡扣51和设置在底部支架一侧3上的锁体52,其结构和扣合原理同第一锁扣组件4。第一锁扣组件4、第二锁扣组件5也可设置于不同侧面。
如图2所示为箱体卡槽与底部支架T型部分嵌合示意图,为外卖尾箱相对安装第一锁扣组件4的另一侧。箱体2铰链侧近底部支架处开有一T字内凹型卡槽21。与之相应,底部支架3相对卡扣51另一侧设有一同底部支架置放箱体2部分垂直的T型部分31,该部分31外部形状同卡槽21内侧轮廓相同。
如图3所示为箱体使用示意图。使用本外卖尾箱时,装入食物完毕,合上箱盖1,锁上第一组锁扣组件4。将底部支架3竖直突起部分31卡入箱体同形状的卡槽21,前端将底部支架3上装载的锁体52的扣环套入卡扣51前部的突起部分并扣合,完成第二锁扣组件的锁合。卸载箱体时,只需打开第二锁扣组件,将箱体推离卡槽即可。通过第二锁扣组件的锁合及后部卡槽卡嵌,使箱体紧密的贴合于底部支架3上,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松动跌落,解决了安全隐患。并且该尾箱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塑创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塑创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2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