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0536.9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9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鸿声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片,尤其是一种供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片,是一种换热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功率电路的转换能力不断增大,功耗随之增大,各种电子元件也因此产生了很巨大的热量,带来了散热问题,随之产生了散热装置。
散热片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元件散热的原件,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片状,多片状等,如电脑中CPU中央处理器要使用相当大的散热片,电视机中电源管、行管,功放器中的功放管都要使用散热片。一般散热片在使用中发热元件(即发热体)要与散热片固接,并涂上一层导热硅脂,使元器件发出的热量有效的传导到散热片上,再经散热片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现在大多数的散热片由于受到元器件的体积与材质、形状的限制,散热效果不是最佳的。如果要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因发热体的体积、材质、形状,而专门设计专用散热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片,这种散热片是根据发热体需要散热量的多少,调整散热片的安装数量,并根据发热体形状,位置,安装在一个平面上;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散热片,包括散热针和散热基片,多个散热针与散热基片为一平面片状体,散热针与散热基片垂直,散热针在散热基片上等间隔排列,高度一致;
所述的散热基片呈“H”形结构,所述的“H”形的上部是一“U”形框,所述的“H”形的下部,除所述“H”形下部的两边外,设置十三根散热针;其中,中间一根散热针与相邻两边散热针间间隔比其余散热针之间间隔大,其余散热针之间等间隔;
所述的中间一根散热针前端是直角过渡,其余散热针为圆角过渡;自左数第二间隔的底端、中间散热针两侧的间隔的底端、以及自右数第二个间隔的底端到所述“H”形横边的距离相同,其余散热针的底端到所述“H”形横边的距离相同,并且,自左数第二间隔的底端、中间散热针两侧的间隔的底端、以及自右数第二个间隔的低端到所述“H”形横边的距离大于其余散热针的底端到所述“H”形横边的距离;
所述的“H”形下部的两边比其余散热针的宽度大;所述的“H”形的上部的 “U”形框是一上开口的矩形框;所述的“H”形上部的两边比所述的“H”形下部的两边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将散热片固接在发热体的发热面上,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片,包括散热针5和散热基片2,多个散热针5与散热基片2为一平面片状体,散热针5与散热基片2垂直,散热针5在散热基片2上间隔排列,高度一致;
所述的散热基片2呈“H”形结构,所述的“H”形的上部1是一“U”形框,所述的“H”形的下部内,除所述“H”形下部的两边4、8外,设置十三根散热针5;其中,中间一根散热针6与相邻两边散热针之间间隔比其余散热针之间间隔距大,其余散热针之间等间隔;
所述的中间一根散热针6前端是直角过渡,其余散热针为圆角过渡;自左数第二间隔的底端、中间散热针两侧的间隔的底端、以及自右数第二个间隔的底端到所述“H”形横边的距离相同,其余散热针的底端到所述“H”形横边的距离相同,并且,自左数第二间隔的底端、中间散热针两侧的间隔的底端、以及自右数第二个间隔的低端到所述“H”形横边的距离,大于其余散热针的底端到所述“H”形横边的距离;
所述的“H”形下部的两边4、8比其余散热针7的宽度大;所述的“H”形的上部的 “U”形框1是一上开口的矩形框;所述的“H”形上部1的两边1、3比所述的“H”形下部的两边4、8宽。
使用时,将发热体的发热面的宽度与所述的 “H”形的上部的 “U”形矩形框宽度成一致,成配合状,将经过换热计算的多个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插入到发热体的发热面上,然后涂胶粘接在一起,达到换热的效果。
实施例:一种散热片,包括散热针5,和散热基片2,多个散热针5与散热基片2为一平面片状体,散热针5与散热基片2垂直,散热针5在散热基片2上间隔排列,高度一致;
所述的散热基片2呈“H”形结构,所述的“H”形的上部1是一“U”形框,所述的“H”形的下部,除所述“H”形下部的两边4、8外,设置十三根宽度3毫米的散热针5;其中,中间一根散热针6与相邻两边散热针之间间隔为4毫米,其余散热针之间间隔3毫米,其余散热针之间为等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鸿声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鸿声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05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