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沟式气升式一体化脱氮除碳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8863.0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2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豪;殷旭东;朱越平;谢文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茂名市穗海专利事务所 44106 | 代理人: | 王士爱 |
地址: | 52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沟式气升式 一体化 生物 反应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沟式气升式一体化脱氮除碳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同心圆或者椭圆形跑到式循环污水处理工艺,如Orbal氧化沟工艺、OOC工艺、传统OCO工艺、Carrousel工艺、AOR工艺、AOE工艺等,由于形成适合污水处理所需要的生化和物理环境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虽然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或者存在污泥膨胀现象等不利因素。如何实现装置体系的一体化从而减少投资费用占地面积,如何克服污泥膨胀导致出水效果变差、影响工艺正常运转等问题,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各功能区分区明显、可降低运行能耗、减少占地面积的侧沟式气升式一体化脱氮除碳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沟式气升式一体化脱氮除碳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底板的外周有○型的外墙和环形的沉淀池,里面有C型的隔墙,隔墙内部包围的区域形成缺氧区,隔墙与外墙之间形成好氧区,隔墙缺口与外墙之间为混合区,在好氧区内有两层呈尖月型且悬空的隔墙其间形成曝气区;缺氧区内有进水口,沉淀池有排水口;曝气区内安装有进行气升式曝气的曝气管,位于同一侧的好氧区和缺氧区的入口位置分别安装有搅拌推流器。
所述的沉淀池由至少三根支撑柱支撑架空,支撑柱之间为沉淀池与好氧区出口相联的窗口。该沉淀池一侧向下延伸有与底板相联且向里延伸的斜面,该斜面的水平夹角为50~60°。沉淀池下部为环形排列的锥斗,锥斗为倒平台式结构,其锥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0~75°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洁,运行操作与维护十分简便,所需劳动力少,且易于实现远程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安装在○型装置外侧,呈环形布设,无需外建二沉池,沉淀池下部锥斗的倒平台式结构,可有效缓解减少底部流体对沉淀池的紊流影响,同时由于底部流体流动中产生的负压使污泥可实现自回流,减少了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并且有利于保持出水的溶解氧,保证出水水质,也可减少流体流动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好氧与缺氧,混合等功能区分区明确,容易控制,有利于同步完成有机物的去除和生物脱氮。在好氧区,混合液是好氧状态,可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并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缺氧区呈缺氧状态,以有机物为碳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而从水中去除。
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气升式方式曝气。
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混合液在好氧-缺氧-混合区间多次循环,且自动回流而实现脱氮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侧沟式气升式一体化脱氮除碳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底板14的外周有○型的外墙1和环形的沉淀池9,里面有C型的隔墙6,隔墙6内部包围的区域形成缺氧区5,隔墙6与外墙1之间形成好氧区2,隔墙6缺口与外墙1之间为混合区11,在好氧区2内有两层呈尖月型且悬空的隔墙3其间形成曝气区;缺氧区5内有进水口12,沉淀池9有排水口8;曝气区内安装有进行气升式曝气的曝气管4,位于同一侧的好氧区2和缺氧区5的入口位置分别安装有搅拌推流器7。
沉淀池9由三根支撑柱13支撑架空,支撑柱13之间为沉淀池9与好氧区2出口相联的窗口。该沉淀池9一侧向下延伸有与底板14相联且向里延伸的斜面15,该斜面15的水平夹角为50~60°。沉淀池9下部为环形排列的锥斗10,锥斗10为倒平台式结构,其锥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0~7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污水由装置内部中间位置底部进水口12进入到缺氧区5。在缺氧区5入口处搅拌推流器7的推动下与其内的微生物群体进行充分混合。在缺氧区5混合液呈缺氧状态,进行反硝化脱氮和部分有机物的利用降解;然后进入混合区11与来自好氧区2的混合液进行混合,另一部分经好氧区2入口分别进入好氧区2,在好氧区2中通过安装在底部的沿隔墙3与隔墙6之间布设的曝气管4进行气升式曝气,使混合液呈好氧状态,在好氧区2内进行有机物去除、氨氮的硝化反应。
一部分混合液由沉淀池9底部的锥斗10进入沉淀池9,在污泥悬浮层的吸附、碰撞及活性污泥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进行固液分离,混合液经固液分离后,与进水等量的上清液经溢流堰由出水口8排出,污泥则在自身重力和底部流动流体的带动下,由锥斗10自回流到装置内,沉淀池9部分污泥回流到装置内与混合液一起在搅拌推流器7的推动下在该装置内实现好氧-缺氧混合的多次循环,污水得以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88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香蕉茎杆生产生物有机肥发酵设施
- 下一篇:设有新型机头托板的纯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