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泵联合空调海水淡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28540.1 | 申请日: | 201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9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叶灿滔;马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莫瑶江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联合 空调 海水 淡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泵联合空调海水淡化系统。
技术背景
热泵是一种利用人工技术将低温热能转换为高温热能而达到供热效果的机械装置。热泵由低温热源(如周围环境的自然空气、地下水、河水、海水、污水等)吸收热量,然后转换为较高温热源释放至所需的空间(或其它区域)内。这种装置即可用作供热制热设备,又可用作制冷降温设备,具有多种用途。海水源热泵是利用水与海水进行冷热交换作为热泵的冷热源,冬季把海水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取暖,此时海水为“热源”;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至海水中,此海水为“冷源”。该工艺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解决水源的水量、水温、水质三要素,并提高防腐功能,从而达到正常的工作条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逐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由于太阳能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热流密度低,导致各种形式的太阳能直接热利用系统在应用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为克服太阳能利用中的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采用太阳能加热系统作为电驱动式热泵系统的热源。电驱动式热泵在实际应用中最大的问题是当冬天的大气温度很低时,热泵系统的效率比较低。由于太阳能集热器在低温时集热效率较高,而热泵系统在其蒸发温度较高时系统效率较高,因此可以采用太阳能加热系统作为热泵系统的热源。这样既克服了太阳能加热系统的问题又解决了热泵系统冬季效率低的问题。太阳能热泵系统由于其节能环保的特点而得到快速发展。
从能源开发角度看,太阳能作为清洁无污而且取之不竭的能源,是替代常规能源的最具潜力的能源之一;从能源利用角度看,热泵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对这两方面的研究开展的非常的广泛。太阳能热泵技术而将两者结合起来,使能源开发和能源利用互为补充,是值得研究的探求的有效途径。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后,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已具备发展基础,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发展水平与国外海水利用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外海水淡化工程不断向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海水淡化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海水淡化成本也逐渐降低,在成本的组成上,运行及维护、能源消费和投资成本均逐年下降。国外应用海水淡化技术的国家在不断增加建设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不断在集成化、深层化方向上对海水淡化技术进行开发。我国海水淡化虽然起步较早,但存在发展慢、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海水淡化发展慢、规模小。我国海水淡化水日产量还很少,尚未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水源;海水淡化装置仍属于千吨级规模。二是海水淡化成本仍相对较高。海水淡化吨水成本虽已降到目前的5~7元,但相对于大部分沿海城市偏低的自来水价格而言,仍然偏高,这是制约海水淡化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之一。
多效蒸发是让加热后的海水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中蒸发,前一个蒸发器蒸发出来的蒸汽作为下一蒸发器的热源,并冷凝成为淡水。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是蒸馏法中最节能的方法之一。低温多效蒸馏技术由于节能的因素,近年发展迅速,装置的规模日益扩大,成本日益降低,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采用廉价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操作温度,提高传热效率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效比高、运行成本低的太阳能热泵联合空调海水淡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热泵联合空调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主体设备是由以下单元组成:太阳能集热器,蓄热装置,蒸汽发生器,自控装置,海水源热泵机组,板式换热器和多效蒸馏装置,其中,太阳能集热器依次通过管道连通蓄热装置、蒸汽发生器构成一个加热循环回路。蒸汽发生器依次连通多效蒸馏装置、板式换热器、海水源热泵机组构成一个循环回路。自控装置连接控制上述循环回路中管道上的阀门和循环泵。
该设备的太阳能集热器、蓄热装置和蒸汽发生器主要用于提供多效蒸馏装置的蒸汽热源,自控装置、海水源热泵机组、板式换热器分别用于实现系统自动控制、预加热回水和供应空调系统冷冻水、供应采暖热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年日照时间较长、海水资源丰富的水域沿岸地区及海岛建设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85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稳定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印染深度处理废水循环利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