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功夫茶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5526.6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8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邓定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定宏 |
主分类号: | A47G19/12 | 分类号: | A47G19/12;B65D25/10;B65D8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44209 | 代理人: | 陈鸿荫;王用强 |
地址: | 518112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功夫茶 容器 | ||
1.一种便携式功夫茶容器,包括设有容腔(11)的容器本体(10)和容器盖(30);所述容器本体(10)上部敞开与所述容腔(11)呈一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物板(20);所述容器本体(10)内壁设有低于其上表面、用于容纳和支撑所述置物板(20)的一圈下凹台(12),该下凹台(12)上表面到所述容器本体(10)上表面的垂直高度(H1)大于所述置物板(20)的厚度(T);所述置物板(20)设有至少一处与所述容器本体(10)之容腔(11)相连通的茶水通孔(22);借助所述容器本体(10)内的一圈下凹台(12),所述置物板(20)覆盖于所述容器本体(10)之容腔(11)上;所述容器盖(30)盖于所述容器本体(10)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功夫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0)内壁还设有低于其上表面、而高于所述下凹台(12)的一圈上凹台(14),所述容器盖(30)底面设有与所述容器本体(10)之上凹台(14)口部适配的凸台(31);所述置物板(20)的厚度(T)小于或等于所述上、下凹台(14、12)之间的垂直高度(H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功夫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之凸台(31)的垂直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容器本体(10)之上凹台(14)上表面到所述容器本体(10)上表面的垂直高度(H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功夫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20)上表面设有凹槽(25),所述茶水通孔(22)位于该凹槽(2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功夫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20)之凹槽(25)中央设有供用户手指勾拿和将废弃茶叶倒入所述容器本体(10)之容腔(11)内的通孔(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功夫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水通孔(22)为条状腰形通孔,数量为8条,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置物板(20)的凹槽(2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功夫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20)周边设有至少一处与所述容器本体(10)之容腔(11)相连通的缺口(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功夫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21)有四处,均匀设置在所述置物板(20)的周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功夫茶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0)之容腔(11)内、用于使茶具定位和减震的包装材料,该茶具包装材料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0)之容腔(11)内,其上表面低于所述容器本体(10)之下凹台(12)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功夫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0)、置物板(20)和容器盖(30)都有矩形横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定宏,未经邓定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55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