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装挂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25212.6 | 申请日: | 201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1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张增民;陈俊峰;柴峰;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4F1/22 | 分类号: | B64F1/2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100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挂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挂架,尤其是用于飞机平衡木舱通风的安装挂架。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平衡木舱的飞机的平衡木内的设备进行通风是一项频率较高的工作内容,但目前外场的通风设备连接方式存在很大的操作难度和安全隐患,主要因为:
(1)平衡木舱通风接口1于飞机正上方,距地面较高,见说明书附图1,操作人员须在高空平台4进行操作,高空平台4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维修差错;由于高空平台4维修操作面空间狭小,只容一人站立,因此,对接时由一名操作人员肩扛通风管2并辅助用头和手臂夹紧,双手分别执螺钉和螺丝刀,完成安装位置调整和通风接头固定均十分困难;
(2)通风管2与地面通风车5平衡木进气口对接,其重量近50公斤,且无把手,人员持握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外场的通风设备连接方式存在很大的操作难度和安全隐患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无安全隐患,安装迅速的通风口挂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装挂架,包括横杆(10),第一竖杆(12),第二竖杆(13),滑轮组和控制滑轮组的绞盘(16),第一竖杆(12)一端具有固定座(17),在固定座(17)上开有安装孔,横杆(10)一端通过固定座(17)安装在第一竖杆(12)上,并且通过安全插销(21)固定;横杆(10)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竖杆(13)上;横杆(10)上安装有可升降的挂钩(18),横杆(10)、竖杆(12、13)上安装有可控制挂钩升降的滑轮组。
进一步地,滑轮组包括限位滑轮(14)和2个转向滑轮(15),其中一个转向滑轮(15)安装在第二竖杆(13)上,另外一个转向滑轮(15)安装在横杆(10)上,限位滑轮(14)安装在横杆(10)上,挂钩(18)通过钢索(22)安装在限位滑轮(14)上,控制滑轮组的绞盘(16)安装在第二竖杆(13)上。
更进一步地,横杆(10)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竖杆(13)上。
本发明在高空平台上增加专用支架,将通风管及接头固定在支架上,利用支架承力;同时,本发明利用滑轮和吊索,在三维方向上实现无障碍运动,较好地满足了飞机平衡木通风口拆装需要;同时,本发明对通风管接头进行了改进,设置了长把手,方便完成通风管接头调整位置时的轴向转动;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完成通风管接通拆装时,可徒手使用螺钉固定,不再使用其他工具,方便了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对现有平衡木通风管连接示意图,其中1:平衡木舱通风接口,2:通风管,3:高空平台车,4:高空平台,5:通风车;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10:横杆,12:第一竖杆,13:第二竖杆,14:限位滑轮,15:转向滑轮,16:绞盘,17:固定座,18:挂钩,19:安装卡,20:通风管接头,21:安全插销,22:钢索;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其中,10:横杆,12:第一竖杆,13:第二竖杆,14:限位滑轮,15:转向滑轮,16:绞盘,17:固定座,18:挂钩,19:安装卡,20:通风管接头,4:高空平台,21:安全插销,22: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装挂架,包括横杆10,第一竖杆12,第二竖杆13,滑轮组和控制滑轮组的绞盘16,第一竖杆12一端具有固定座17,在固定座17上开有安装孔,横杆10一端通过固定座17安装在第一竖杆12上,并且通过安全插销21固定;横杆10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竖杆13上;横杆10上安装有可升降的挂钩18,横杆10、第二竖杆13上安装有可控制挂钩升降的滑轮组。
使用时,打开横杆10,将横杆10的一端插入固定座17内,并将安全插销21插入固定座17上的孔;
将第一竖杆12、第二竖杆13用安装卡19固定在高空平台4的对应栏杆上;
将钢索22放入限位滑轮14的滑轮槽内;
将平衡木通风管接头20挂在挂钩18上;
升起高空平台4至平衡木舱通风接口1处;
利用绞盘16调整通风管接头20高低,并轻推通风管接头20调整其左右及前后位置,用手将专用螺钉逐一固定,完成通风管接头20安装至平衡木舱通风口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5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