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捆扎机粘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24481.0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0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有福 |
主分类号: | B65B13/32 | 分类号: | B65B1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捆扎 粘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捆扎机粘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简单、经济,可使摩擦体对叠置捆带做快速、顺畅且牢固的摩擦热熔粘合动作,及可致驱动摩擦体摆动的驱动体具有省力、低负荷的高效率、稳定性和经济性实施效果,而极符实际适用性、理想性和进步性的改良的捆扎机粘合装置。
背景技术
按,现有以塑钢捆带为主的捆扎机暨其粘合装置的设置和运作,大抵如图1所示,即,捆带K经导管D送入送带装置10的驱动轮101外圆周面(即周面),通过束紧装置20的触压带201触压配合,其乃逐一往前馈送经粘合装置30下方进入导带框架40,而其环绕在导带框架40后,且令前端再位于粘合装置30下方并为底板50挡止和第一压块31下压固定;继之,通过送带装置10的驱动轮101反转,捆带K会回拉脱离导带框架40并环绕在被捆物C周面,而束紧装置20的触压带201会再施予更大触压力,使对捆带K实施束紧动作;继之,第二压块32将下压固定捆带K,而裁刀60将随之下压实施裁切动作,使捆带K在粘合装置30和底板50之间形成叠置状态;继之,该粘合装置30将下压并以底部的摩擦体302与底板50配合对捆带K实施加压摩擦,使该相叠置处产生热熔粘合,进而完成束紧捆扎动作。
请再配合图2和图3所示,上述该粘合装置30主要设有一可在机体实施上、下位移的滑座301,该滑座301一端设有横向滑槽3011供一摩擦体302滑设,另一端安设有一驱动马达303,该驱动马达303且可被一驱动体304驱动连同滑座301一并做上、下位移;其中,该摩擦体302一端面设有压花,可供触压捆带K,另一端设有一容纳槽3021;该驱动马达303的转轴3031设有一偏心部3032,并在上安设有轴承3033,而该轴承3033恰位于摩擦体302的容纳槽3021内;据之,驱动体304致驱动马达303、滑座301、摩擦体302下移,使与底板50配合压触叠置的捆带K,及驱动马达303高速转动致转轴偏心部3032的轴承3033偏心转动时,该滑设在滑座301的摩擦体302将会被偏心转动的轴承3033驱动做往复位移动作,而该被压触的叠置捆带K则会在高速摩擦生热中产生热熔粘合,达到完成束紧被捆物目的。
上述粘合装置实施的方式,固然可对叠置的捆带实施热熔粘合,进而完成束紧捆扎被捆物动作,但业者亦发现仍有美中不足的缺失;即,由于该摩擦体302往复位移的动作,主要被安设在驱动马达303的转轴偏心部3032的轴承3033直接带动所致,故驱动马达303、滑座301和摩擦体302一并下降触压叠置捆带K并对之实施高速往复摩擦动作时,该驱动马达转轴3031除了有驱动摩擦体302往复作动的侧向负荷,亦会直接受到底板50挡止的上顶作用力,而在该双重作用力施加下,该驱动马达303的整体负荷将连带增加,进而不但有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亦有必需增加马力数的不经济缺点。再者,由于该驱动马达303受到的负荷增加致经常发生马力不足现象,连带的,其对叠置捆带K实施高速摩擦的动作乃时有发生不确实情形,而此,不但有造成叠置捆带K热熔温度不足所致的粘合不确实、不稳定和不顺畅现象,亦有降低捆扎机捆扎效率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捆扎机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捆扎机粘合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捆扎机,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捆扎机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的捆扎机粘合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善上述缺失,并致捆带实施热熔粘合的动作更为顺畅、快速、确实和具牢固性,及可致驱动摩擦体摆动的驱动体具有更为省力、低负荷的高效率、稳定性和经济性实施效果,非常适于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有福,未经陈有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4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