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自动抛砂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24165.3 | 申请日: | 201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2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贤;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贤;徐涛;王文飞 |
| 主分类号: | B22C15/20 | 分类号: | B22C15/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自动 抛砂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砂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利用抛砂头高速抛出型砂,并完成填砂和紧实的新型自动抛砂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见的抛砂机大多为固定式抛砂机和移动式单轨抛砂机。固定式抛砂机是固定在一定的工作地点进行抛砂,型砂通常是用带有圆盘给料机的砂斗供应;移动式抛砂机与固定式抛砂机相比,增加了一套移动机构,其他结构基本相似。这两种抛砂机都是利用旋转叶片抛出砂团紧实砂型,在工作过程中,填砂与紧实同时进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其抛砂头叶片与弧板磨损严重,抛出的型砂松散、不均匀、紧实度不高,工人工作操作环境恶劣。除此之外,现有的抛砂机都需要人工监控,工作人员需要长期坐在振动座椅上,这样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可以通过超声波数字测距仪测量抛砂头与砂箱的距离,并能自动对型砂进行填充和紧实的新型自动抛砂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控单元、电动机和超声波数字测距仪,底座内部装有电动机和主控单元,主控单元上装有大臂回转油缸,大臂和拉杆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大臂回转油缸一侧,另一端与平行臂连接,大臂与平行臂之间装有升降油缸,大臂回转油缸顶部装有大臂输送电动机,大臂皮带输送机一端套装在大臂输送电动机上,另一端套装于上托辊上,平行臂端部连接有小臂回转油缸,小臂回转油缸底部固接于小臂上部,小臂一端装有抛砂头电动机,另一端连接抛砂头,超声波数字测距仪和工业摄像头通过螺栓固定于抛砂头上,小臂皮带输送机安装于小臂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可以通过超声波数字测距仪测量抛砂头与砂箱的距离,工业摄像头实时监控抛砂情况以调整抛砂头与砂箱到达最佳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并能自动对型砂进行填充和紧实,其工作过程无需工作人员长期坐在振动座椅上,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控单元18、电动机3和超声波数字测距仪16,底座4内部装有电动机3和主控单元18,主控单元18上装有大臂回转油缸6,大臂8和拉杆7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大臂回转油缸6一侧,另一端与平行臂10连接,大臂8与平行臂10之间装有升降油缸9,大臂回转油缸6顶部装有大臂输送电动机5,大臂皮带输送机2一端套装在大臂输送电动机5上,另一端套装于上托辊11上,平行臂10端部连接有小臂回转油缸13,小臂回转油缸13底部固接于小臂14上部,小臂14一端装有抛砂头电动机12,另一端连接抛砂头15,超声波数字测距仪16和工业摄像头17通过螺栓固定于抛砂头15上,小臂皮带输送机1安装于小臂14上部。
本实用新型在打开电源后,电动机3转动,并带动底座4内的油泵转动,油泵将液压油压入大臂回转油缸6、升降油缸9和小臂回转油缸6组成的液压系统中。与此同时,大臂输送电动机5带动大臂皮带输送机2转动,并将型砂传送至小臂皮带输送机1,小臂皮带输送机1将型砂送入抛砂头15中,进入抛砂头15中的型砂由于叶片带着作高速旋转,由于离心惯性力的作用,型砂在导向弧板上集聚成团状,并在叶片带动沿导向弧板滑动,最后抛入砂箱中。抛砂头15与砂箱的距离由超声波数字测距仪16测量,工业摄像头17用于监视砂箱中型砂的质量,超声波数字测距仪16将所测量距离信号通过导线传输至主控单元18,主控单元18控制大臂回转油缸6、升降油缸9和小臂回转油缸6内液压油的压力方向,最终实现抛砂头15的定位。同时,工业摄像头17将型砂质量信号传入主控单元18,主控单元18内装有单片机,经单片机换算和分析,识别型砂质量,并控制大臂输送电动机5的启动和停止,来控制抛砂头抛砂的量。托辊11用于支承大臂皮带输送机2。大臂8和拉杆7与平行臂10之间的升降油缸9控制平行臂10的俯仰运动。抛砂头电动机12驱动抛砂头15转动,小臂回转油缸13驱动小臂14左右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贤;徐涛;王文飞,未经张志贤;徐涛;王文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4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车轮模具底模与底板
- 下一篇:大型螺旋桨冒口电阻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