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气管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3450.3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8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刘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气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立气道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去除气管滞留物的气体导管。
背景技术
在呼吸衰竭的临床抢救手术中,常常要用到建立临时的气道的气管导管。常规的气管导管上都带有封闭气囊,气囊的作用主要是封闭气管导管与气管之间的间隙,以阻隔咽部分泌物和胃食道的返流物。但是由于气囊上没有气流通过,导致气囊上有较多的滞留物。由于患者的呼吸、体位的变动、气道管径改变、气囊压力的下降以及每日气道护理需要的气囊充放气,导致气囊不能很好的封闭与气管之间的间隙,导致这些具有高浓度病原微生物的炎性分泌物,从气囊与气管之间的间隙滴流进入支气管——肺,这非常容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反复发生。多个研究也发现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密切关系,从而导致临床治疗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持续清洁气道,减少炎性分泌物聚集的新型气管导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气管导管,包括有导管主体和设置在导管主体进气端的连接头,所述导管主体的出气端管壁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新型气管导管,由于取消了传统的用以封闭气管的气囊,而在原有气囊位置设置出气孔,出气孔的气流持续的吹扫气道,直至将气道上的炎性分泌物吹到口腔,并得以清除,保证了气道的通畅,同时避免了炎性分泌物滴流到之支气管。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出气孔处导管主体的强度,以及出气孔气流对炎性分泌物的持续吹动,所述的出气孔沿导管主体的出气端管壁螺旋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出气孔气流对炎性分泌物的吹动效果,所述的出气孔直径大小为3mm,相邻出气孔在导管主体的轴向间距为2cm,在导管主体的径向夹角为120°。
作为优选方案,综合考虑成本和使用效果,限定所述的出气孔数目为6,最底部出气孔与导管主体出气端的间距为3.5c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气管导管,包括有导管主体1和设置在导管主体1进气端的连接头2,导管主体1的出气端管壁周向上设置有6个出气孔3,出气孔3沿导管主体1的出气端管壁螺旋分布,出气孔3的直径大小为3mm,相邻的出气孔3在导管主体1的轴向间距为2cm,在导管主体1的径向夹角为120°,最底部出气孔3与导管主体1出气端的间距为3.5cm。
使用时,将气管导管插入到气管指定位置,并连接供气设备进行供气,部分气体从出气孔3中持续喷出,气道阻隔气道,同时将炎性分泌物,比如痰从气管吹入口腔,便于取出痰,这样可以达到持续清洁气道,减少炎性分泌物聚集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34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扁袋单机除尘器
- 下一篇:拉伸压轮压力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