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道型多媒体机柜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22911.5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9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伟;殷鹏;杨建;冒兵;赵捷;达式华;施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李海涛 |
地址: | 210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道 多媒体 机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行业,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楼道型多媒体机柜。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各通信运营商均将宽带建设及宽带提速作为生命线工程或战略任工程。FTTX的建设如火如荼,FTTB作为FTTX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其所应用到的箱体数量十分庞大。然而,由于对运营商整个网络缺乏足够的了解,或者对通信行业或国家规范了解有所欠缺,原来FTTX建设中装在楼道中用来安放通信设备的箱体或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或盲目的追求大而全,致使箱体空间浪费;或者虽然能够满足功能性需要,但风道设计不合理,躁音大、散热效果差,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死机;或者机箱内各种线缆路径设置不合理,各种线缆间距不符合规定,存在安全隐患或影响通信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备端口利用率高的楼道型多媒体机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楼道型多媒体机柜,包括柜体。柜体内的空间分成各自独立的电源引接区、防雷接地区、设备安装区、配线区、光纤终端区、光缆过线区以及电缆过线区。各个区域均设置有装配相应设备的安装孔位。其中,光缆过线区与电缆过线区相互分离地设置于柜体内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源引接区和防雷接地区相互独立地设置于柜体内的顶部,设备安装区设置于柜体内的中部,配线区设置于柜体内的底部,且配线区设置于光缆过线区和电缆过线区之间。该种设计结构紧凑、节约空间和能源。独立的配线区可以提高设备的端口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柜体内的顶部还设置有接线端子,柜体内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穿放、固定线缆的理线环,规范线缆的路径,并便于整理线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柜体的侧面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的位置与设备安装区相对应,使设备的风道与所述通风孔构成连续风道,保证了良好的散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柜体为立方体形状,其深度至少可以安装2台厚度为1U(1U=44.15mm)的标准设备,能够满足目前市面各厂家的ONU设备或楼道交换机的安装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楼道型多媒体机柜结构紧凑、制造方便,独立的配线区能有效的提高设备端口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投资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楼道型多媒体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楼道型多媒体机柜1可以安装在楼道、弱电竖井等位置,供一个或多个单元共同使用,内部可安装ONU、IAD以及光、电配线装置等设施。
如图1所示,楼道型多媒体机柜1包括柜体10。柜体10为立方体形状,其深度至少可以安装2台厚度为1U(1U=44.15mm)的标准设备。在本实用新型中,柜体10可以选用复合材料、冷轧钢板、覆铝锌板或铝镁合金等材料制作。
柜体10内的空间分成各自独立的电源引接区100、防雷接地区101、设备安装区102、配线区103、光纤终端区104、光缆过线区105以及电缆过线区106,该设计符合结构紧凑、节约空间和能源的原则。
在本实用新型中,柜体10内的顶部设置有电源引接区100、防雷接地区101和接线端子107。其中,电源引接区100安装有220V电源插座供电给安装、维护操作工具用。电源插座必须是通过国家3C安全认证的产品,质量可靠且符合阻燃要求。防雷接地区101安装有各种地线引接设施。
设备安装区102设置于柜体10内的中部,能满足ONU等设备安装的空间要求。在本实用新型中,楼道型多媒体机柜1应能保证至少2台ONU设备的安装,并满足设备双面出线的要求。
如图1所示,柜体10内的底部设置有配线区103,且配线区103设置于光缆过线区105与电缆过线区106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的光缆过线区105与电缆过线区106相互分离的设置,并在柜体10内的一侧配备有多个理线环108等线缆整理工具,便于整理。
配线区103用于安装通信设备所需配置的MDF或其它配线模块。用户线宜采用标准的110高频模块进行成端、跳接。配线区103的实际需求容量(回线数)的参考计算方式:总容量(回线)=设备宽带端口数*2+设备窄带端口数*1+用户数*4,宽窄带端口配比按1∶1考虑。本实用新型中,配线区103可以安装300对110高频模块。这里采用独立的配线区103,可以提高设备的端口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2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