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窗帘面料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22809.5 | 申请日: | 201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8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诸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花皇印花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H23/08 | 分类号: | A47H23/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 地址: | 215221 江苏省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窗帘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窗帘面料,具有反光和吸附的功能。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98207501.4名称为《防水遮光布》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主要是在一透明塑胶布上设有网状物,以此而形成具有防水及遮光效果的塑胶布,除具有防水、遮光的效果外,同时在透明塑胶布上所设的网状物能够令塑胶布具有较佳的结构性、耐用度强、使用寿命长久,而得以较耐风吹日晒雨淋。但缺点是,该遮光布厚度大,重量及体积也大,占空间使用不方便;更重要是遮光效果不好,不能有效地阻止紫外线,抗拉效果也差,不透气,所以其结构还有待于改进。另外,现有技术的窗帘布功能还比较单一,仅具有遮光的效果,不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反光效果好,能有效的阻止紫外线同时还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的窗帘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帘面料,包括纺织而成的窗帘本体,所述的窗帘本体的一侧复合有活性炭纤维层,在窗帘本体的另一侧涂覆有能反光而有效地防止紫外线的金属微粉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微粉层的厚度为0.1-0.5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微粉层采用铝或者银微粉颗粒,微粉颗粒尺寸在微米或者纳米范围中。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活性炭纤维层由1-2层或多层活性炭纤维材料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窗帘本体其中的纺织线为单种材料的纺织线、两种材料混纺而成的纺织线或者是由内层和外层两层材料包覆而成的包覆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窗帘本体的编织密度为:经线为11-20根/平方厘米,纬线为11-20根/平方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窗帘本体的一侧涂覆有能反光而有效地防止紫外线的金属微粉层,加强了反光效果,并且窗帘布也能很好地隔离紫外线,以避免对人体的伤害;在窗帘本体的另一侧复合有活性炭纤维层,通过活性炭纤维的吸附作用,净化室内空气,保障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重量轻、透气,使用更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本实例的一种窗帘面料,包括纺织而成的窗帘本体1,所述的窗帘本体1的一侧复合有活性炭纤维层2,所述的活性炭纤维层2由1-2层或多层活性炭纤维材料组成,可以有效的消除污染,保障使用者的健康。
窗帘本体的另一侧涂覆有能反光而有效地防止紫外线的金属微粉层3,金属微粉层3的厚度为0.1-0.5mm。涂覆的结构优选为,将金属微粉材料在设定的温度中加工成胶体状,将胶体状的金属微粉材料置于窗帘本体1上并经刮刀在窗帘本体1表面刮涂上金属微粉层3。当然也可以将金属微粉与胶水混合搅匀后经刮刀在窗帘本体1表面刮涂上金属微粉层3。上述的金属微粉层3的金属材料可选择为铝或者银微粉颗粒,微粉颗粒尺寸在微米或者纳米范围中,以便于将金属微粉层3涂覆于窗帘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的窗帘面料的窗帘本体1纺织而成,其中的纺织线为单种材料的纺织线、两种材料混纺而成的纺织线或者是由内层和外层两层材料包覆而成的包覆线。所述窗帘本体1的编织密度为:经线为11-20根/平方厘米,纬线为11-20根/平方厘米。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重量轻、透气,使用方便、实用,具有遮光,阻止紫外线和净化室内空气的双重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花皇印花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吴江花皇印花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28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