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及其接头、座体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2440.8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7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639;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2844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及其 接头 座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涉及连接装置中的一种连接器及其接头、座体。
背景技术
一般连接器通常应用一插座及一插头,前述插座可设置于一装置或设备,该插头的一端连接有一导线来传输电源或讯号,另一端则与该座体嵌接,藉以使所述装置或设备收发上述电源或讯号。
目前连接器的使用,将插头与插座紧密的接合,以增加插拔力及防止插头与插座分离脱落;惟由于装置或设备在使用时,常有不慎碰触、牵绊或拉扯到与该插头的导线,导致前述装置或设备产生位移,甚至掉落而造成所述装置或设备损毁,更有伤及人身安全之虞。
请参考美国专利第7311526号,利用磁性吸附的方式固定,亦即在座体与接头的接触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吸引的两磁极,在一般使用时,该接头及插接座为磁吸结合,而遇有不当外力拉扯电缆线时,在不需较大的拉扯力之下,即可轻易地使接头脱离座体,藉此可避免装置或设备掉落。
但上述专利采用磁吸方式为之,其制造成本过高,将使装置或设备的整体成本升高,因此,有必要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及其接头、座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接头和座体,所述接头包括第一端子、第一本体和第一导电壳体,所述第一端子、第一导电壳体设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接头的第一本体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凹穴,所述座体包括第三端子、第二本体和第二导电壳体,所述第三端子、第二导电壳体设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座体设有相对应所述述第一定位部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凸缘,所述接头嵌接所述座体,所述第二导电壳体的一侧设有唇部,所述接头的第一端子、第一导电壳体抵接第三端子、第二导电壳体的一侧为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嵌入所述唇部,所述接头的插接端周缘与所述座体的唇部设有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一侧设有龈部,所述接头的插接端周缘的任一终点碰触所述龈部之前已可使所述接头的第一定位部偏离所述座体的第二定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龈部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插接端周缘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插接端周缘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至少局部镶埋成型于前述第一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壳体至少局部镶埋成型于前述第一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的插接端周缘的任一终点碰触所述唇部之前已可使所述接头的第一定位部偏离所述座体的第二定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唇部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插接端周缘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插接端周缘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的插接端周缘的任一终点碰触所述唇部之前已可使所述接头的第一定位部偏离所述座体的第二定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唇部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插接端周缘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插接端周缘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第一导电壳体分别抵接所述第三端子、第二导电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壳体首先接触所述述第二导电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至少局部固设于所述第一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至少局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弯折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端子设有第三固定部和第三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固定部的至少局部固设于所述第二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接触部为弯折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接触部的至少局部贴合于上述第二本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接头,包括第一端子、第一本体和第一导电壳体,所述第一端子、第一导电壳体设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凹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至少局部固设于所述第一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至少局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弯折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中山)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24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