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太阳能LED灭虫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1021.2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8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军;张胜利;杨红军;张晓冬;运高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利军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太阳能 led 灭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虫灯,特别是一种可捕杀多种类型飞虫的智能太阳能LED灭虫灯。
背景技术
害虫损害农林作物,并能造成极大损失。现阶段灭虫大都是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农药残留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损害。随着我国“绿色植保、公共植保”方针的实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成为植物保护领域的一种趋势。近年来,人们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害虫防治,利用物理方法代替化学方法灭虫,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不同的害虫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敏感度不同,杀虫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昆虫对静态光和动态光的敏感度也不同。因此,在棉田、菜田、果园等区域方便的、高效的杀虫是十分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太阳能作为能源、利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的智能化多色LED高效灭虫灯,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太阳能LED灭虫灯。
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太阳能LED灭虫灯,包括支架、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控制器和诱虫杀虫部件,支架为固定在地面的立管,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该立管的上端,蓄电池、充电控制板和智能控制器放置于固定在地上的电气控制箱内,电气控制箱与立管下部通过一横管连通,在立管上部固定有一个管状的悬臂,所述诱虫杀虫部件安装于悬臂下方,从电气控制箱内输出的电源导线依次沿所述横管腔、立管腔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从电气控制箱内输出的控制导线依次沿所述横管腔、立管腔和悬臂管腔诱虫杀虫部件连接。
控制部分包括时控部分、雨控部分和灯光控制部分;其中雨控部分的湿敏电阻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与地连接,同时湿敏电阻另一端与单片机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诱虫杀虫灯是由紫色、蓝色、黄色和绿色四组LED灯组成,每组含有多个同色的LED灯依次串联,各组依次与单片机的控制端口连接。
单片机控制各组LED灯分时点亮,且被点亮灯为频闪工作模式。
LED灯固定在灯座内圈,灯座外圈支架为倒立梯形,上面绕有高压电网,高压电网采取横绕或竖绕方式固定,灯座下部装有集虫袋。
高压电网的控制电路包括电网、继电器、三极管Q1,单片机的控制端通过电阻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与继电器线圈连接,继电器的常开端分别与电网的电源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做为能源,无需布线,绿色环保,节约能源。
2、本实用新型采用多色LED光源,可灭杀多种害虫。
3、本实用新型将LED灯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频闪,相对于静态灯光,灭虫效果更高。
4、本实用新型利用单片机进行智能化控制,使用简单,维护方便,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太阳能LED灭虫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片机与时钟电路和雨孔部分的连接电路图;
图3是电源部分的电路图;
图4是各组LED灯的连接电路图;
图5是高压电网控制电路图;
图6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6,一种智能太阳能LED灭虫灯,包括立管式支架1,太非晶硅阳能电池板5固定在该立管的上端,铅酸蓄电池7、充电控制板6和智能控制器8放置于固定在地上的电气控制箱4内,电气控制箱4与立管1下部通过一横管连通3,在立管1上部固定有一个管状的悬臂2。诱虫杀虫部件安装于悬臂2下方,从电气控制箱4内输出的电源导线依次沿所述横管腔、立管腔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从电气控制箱内输出的控制导线依次沿所述横管腔、立管腔和悬臂管腔诱虫杀虫部件连接。也可以事先在立管腔内布置相应导线或电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控制板、铅酸蓄电池、智能控制板、LED灯组和高压电网通过布置在管内的导线或电缆连接。
控制部分包括时控部分、雨控部分和灯光控制部分;时控部分由单片机、时间芯片、三极管等组成,利用单片机内部时钟通过程序设置,用于控制不同季节的LED灯点亮时间。雨控部分由单片机、湿敏电阻、三极管等组成,用于控制雨天灭虫灯停止工作。灯光控制部分由单片机、三极管等组成,用于控制四色LED灯分时点亮,且被点亮灯为频闪工作模式。图2中标号16为雨控部分,其湿敏电阻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电阻R3、R4与地连接,同时湿敏电阻另一端与单片机的控制输入端PB3连接。标号17为时钟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利军,未经张利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1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