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紧线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0051.1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0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5/00 | 分类号: | B25B25/00;E04H1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文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紧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线器,尤其涉及一种有形安防电子围栏多功能紧线器。
背景技术
目前有形安防电子围栏主要有导电型和测力型两种,其典型的代表分别为导电的“脉冲式电子围栏”和测力的“张力式电子围栏”。在张力式电子围栏中,防区一端用于连接张力探测器,另一端连接张力索,两端连接好之后,通过紧线器等把张力索收紧至一定的警戒张力值状态,利用该值的状态的打破原理来进行工作,所有一般张力围栏的紧线器需要承受最大450牛顿的静态拉力。
在脉冲式电子围栏中,防区两端连接导电的合金线并通过绝缘的紧线器收紧合金线,其收紧状态只是从美观角度出发,脉冲围栏的紧线器不需要很大的承受力。
图1为现有张力式电子围栏紧线器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此种紧线器首先将齿轮2对好本体框架1的圆孔,然后用螺栓5穿过框架上端、齿轮2、框架下端、固定螺栓。最后安装卡子3,卡子3的突出部分卡住齿轮2,另一端通过弹簧4和框架连接。张力式围栏系统中的紧线器材料为铝合金,因为其金属导电性不能应用在脉冲式电子围栏系统中,同时其制作过程中零件多,工艺复杂,安装繁琐,不易大批量生产。使用过程中,紧线时要借助工具,松线时只能用工具伸到框架里面,拨动卡子,由于正常情况下,张力索都处于绷紧状态,卡子的拨动很不容易。
图2为现有脉冲式电子围栏紧线器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在脉冲式电子围栏系统中使用的紧线器包括收紧钮6和框架7,收紧钮6和盖帽8固定在一起,不能分离。由于盖帽和收紧钮固定在一起,只有单向旋紧功能,如果线过紧,不能松线,功能比较单一。
综上所述,由于张力围栏和脉冲围栏系统的工作原理不同,两者传统的紧线器不能通用,其主要表现于绝缘性和承力性两点,同时现有紧线器功能单一,操作繁琐,给围栏产品市场的销售、安装、使用和保养维修各个环节都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功能的紧线器,简化操作步骤,同时可以应用于两种测力型和导电型两种有形安防电子围栏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紧线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同时应用于脉冲式外导电型有形电子围栏和张力式测力型电子围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紧线器,包括收紧钮、框架和盖帽,所述框架上下端贯通套接在本体框架上,其中,所述框架前后端贯通使得收紧钮从中穿过并和盖帽旋转相连,所述框架左右一端为内嵌金属机制螺母的测力旋接端,所述测力旋接端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围栏线的第三通孔,另一端为水平转向连接端,所述水平转向连接端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围栏线的第一通孔,所述收紧钮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通孔。
上述的多功能紧线器,其中,所述多功能紧线器材质可以使用多种高强度工程塑料。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紧线器,所述框架左右一端为内嵌金属机制螺母的测力旋接端,另一端为水平转向连接端,并分别在测力旋接端和水平转向连接端设置通孔,使得紧线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同时应用于脉冲式电子围栏和张力式电子围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张力式电子围栏紧线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脉冲式电子围栏紧线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紧线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本体框架 2 齿轮 3 卡子
4 弹簧 5 螺栓 6 收紧钮
7 框架 8 盖帽 9 金属机制螺母
10 第一通孔 11 第二通孔 12 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紧线器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紧线器包括收紧钮6、框架7和盖帽8,所述框架7上下端贯通套接在本体框架1上,其中,所述框架7前后端贯通使得收紧钮6从中穿过并和盖帽8旋转相连,同时杆体上的钮齿轮可以与框架上的钮齿轮相配合,所述框架7左右两端,一端为测力旋接端,另一端为水平转向连接端。测力旋接端为内嵌金属机制螺母9并设置有用于穿过围栏线的第三通孔12,水平转向连接端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围栏线的第一通孔10,所述收紧钮6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通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0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门锁片装配装置
- 下一篇:OFDMA系统中的空时协作分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