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无污染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9587.1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1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兴刚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4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无污染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发电装置技术范围,涉及一种小型无污染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发电主要有火力发电、核发电、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几种。其中火力发电一般都以煤炭为原料,能源消耗大,并且会产生严重的污染;核发电设备投资特别大,技术条件要求特别高,一般难以实施;水力发电需要有一定的水力条件,设备比较复杂,此外还需要筑坝,投资比较大,技术条件要求也比较高;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通常属小型发电,不消耗地球自身能源,投资少,无污染,发电量虽然较小,但可用于小型用电设施,是便于推广实施一种小型发电型式,但目前的数量还仍然比较少。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无污染发电装置,补充一种小型发电形式,同时克服现有技术发电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有三个相同的水容器、一台可控制电动油顶工作和电动阀动作的电子控制器和一台发电机组成,每个水容器顶部都设有排气孔,内部都设有活塞,各与一个由电子控制器控制的电动油顶连接;每个水容器的底部都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第一个水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个水容器的进水口连接,第二个水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三个水容器的进水口连接,第三个水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个水容器的进水口连接;每个水容器的进水口都设有一个单向阀,出水口都设有一个由电子控制器控制的电动阀;上述所说的管道,其内都设有一个水轮,并且三个水轮共轴,共轴的一端通过齿轮与发电机连接。使用时,先将第一和第三个水容器近进水口处的管道断开,给第一和第三个水容器上满水后再行连接;此后开启电子控制器,在电子控制器的控制下,先启动第一个水容器的电动油顶、开启第一个水容器出水口的电动阀,将第一个水容器中的水通过其管道打入第二个水容器中;当第一个水容器内的水全部打入第二个水容器后,电子控制器将第一个水容器出水口的电动阀关闭,同时启动第三个水容器的电动油顶、开启第三个水容器出水口的电动阀,将第三个水容器中的水通过其管道打入第一个水容器中;当第三个水容器内的水全部打入第一个水容器后,电子控制器将第三个水容器出水口的电动阀关闭,同时启动第二个水容器的电动油顶、开启第二个水容器出水口的电动阀,将第二个水容器中的水通过其管道打入第三个水容器中;当第二个水容器内的水全部打入第三个水容器后,电子控制器将第二个水容器出水口的电动阀关闭,再启动第一个水容器的电动油顶、开启第一个水容器出水口的电动阀,再将第一个水容器中的水通过其管道打入第二个水容器中,以此往复。在第一个水容器中的水通过管道流入第二个水容器的过程中,水流冲击其管道中的水轮转动,带动其共轴及其端部的齿轮转动,同样,第三个水容器中的水流入第一个水容器、第二个水容器中的水流入第三个水容器也是如此,都冲击其管道中的水轮转动,带动其共轴及其端部的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工作发电。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设备结构简单,不消耗地球自身能源,投资少,无污染,是便于推广实施一种小型发电型式。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根据图1、图2所示,它有三个相同的水容器9,7,8、一台可控制电动油顶工作和电动阀动作的电子控制器11和一台发电机1组成,每个水容器顶部都设有排气孔,内部都设有活塞10,分别与各自水容器由电子控制器11控制的电动油顶连接;每个水容器的底部都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第一个水容器9的出水口通过管道2与第二个水容器7的进水口连接,第二个水容器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3与第三个水容器8的进水口连接,第三个水容器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5与第一个水容器9的进水口连接;每个水容器的进水口都设有一个单向阀,出水口都设有一个由电子控制器11控制的电动阀6;上述所说的管道2,3,5,其内都设有一个水轮,并且三个水轮共轴,共轴4的一端通过齿轮与发电机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兴刚,未经刘兴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9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