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共挤吹塑薄膜机制备的多层薄膜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18350.1 | 申请日: | 201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2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苏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光辉 |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0;B32B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32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共挤吹塑 薄膜 机制 多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薄膜,尤其涉及一种用共挤吹塑薄膜机制备的多层薄膜。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层共挤薄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的包装用单层薄膜性能单一,如需制成多层复合薄膜,需将多个单层薄膜采用干式复合或溶剂复合等方式来实现,工序多,因此造成的附加成本高,对薄膜和环境污染大,卫生性能不好。而对于普通的多层薄膜,从结构上来说,功能层太少,同时还存在着因薄膜内外表面材料不同造成的薄膜卷曲现象,对于气体和水阻隔性能弱,薄膜的力学和光学性能也较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促用共挤吹塑薄膜机制备的多层薄膜,以克服传统单层或多层复合薄膜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共挤吹塑薄膜机制备的多层薄膜,包括表面层、粘合层和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层2位于表面层1和底层3之间,表面层1通过粘合层2与底层3粘合成一整体。
所述的表面层1是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层。
所述的底层3是聚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层。
所述的粘合层2是聚乙烯醇粘合层。
所述的多层薄膜的厚度为25~300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共挤吹塑薄膜机制备的多层薄膜对氧和水汽的阻隔性好,薄膜的强度和耐穿性高,热封性好,粘结性强,具有良好的防雾性、着色性,在包装领域被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表面层,2-粘合层,3-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表面层、粘合层和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层2位于表面层1和底层3之间,表面层1通过粘合层2与底层3粘合成一整体。
所述的表面层1是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层。
所述的底层3是聚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层。
所述的粘合层2是聚乙烯醇粘合层。
所述的多层薄膜的厚度为25~300微米。
本产用新型采用多层共挤吹塑薄膜机制备的多层薄膜较之各种同样材料的单层薄膜,本实用新型一次成型,节省了工序以及因此所造成的附加成本,同时环保性能良好,避免了如干式复合、溶剂复合等对薄膜和环境的污染,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边角料回收利用率高达90%以上,自身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较之同类的复合薄膜,本实用新型从结构上来说,应用共挤技术可对薄膜增加多种功能,有利于降低在“质量过剩”情况下价格昂贵材料的比例,从而节省原料成本,有利于解决因薄膜内外表面材料不同而造成的薄膜卷曲等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光辉,未经苏光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8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3,5,7-四羟基金刚烷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玻璃元件的强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