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泄同轴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17488.X | 申请日: | 2010-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7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安;乔恩;范先念;赵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菱无线通信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3/06 | 分类号: | H01P3/06;H01Q13/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黄立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泄 同轴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缆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漏泄同轴电缆,是外导体不完全封闭的同轴电缆。射频信号在漏泄同轴电缆内部传输的过程中,一部分射频信号通过外导体孔隙耦合到外部空间;外部空间的射频信号也可以通过外导体孔隙耦合到电缆内部。因而,漏泄同轴电缆兼具射频信号传输线和收发天线之双重功能。一般应用于通信天线难以发挥作用的特定空间,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分离天线提供足够场强覆盖的特定空间。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漏泄同轴电缆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虽然不同厂家生产的漏泄同轴电缆各有特色,但基本原理和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相同,产品主要由内导体、绝缘层、带槽孔的外导体、护套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带槽孔的外导体、护套一般采用纵包、护套一步法工艺进行生产。
传统的漏泄同轴电缆存在以下缺点:
1.槽孔位置容易扭转,甚至变形,影响射频信号的辐射,进而导致耦合损耗、衰减常数等指标变差,影响使用过程中的通信质量;
2.带槽孔的铜带(铝带)外导体纵包、护套同步进行,虽然对保持槽孔位置基本稳定有利,但槽孔处纵包后容易凸起,影响护套外观,同时槽孔处及纵包搭接处容易刺进护套,导致护套容易开裂;
3.现有的八字型槽孔漏泄电缆,低频耦合损耗指标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传统漏泄同轴电缆存在槽孔位置容易扭转变形、槽孔处纵包后易凸 起、护套易开裂和低频耦合损耗指标不理想等技术问题,以提供一种具有耦合损耗指标优异、槽孔稳定性能高、通信质量稳定、避免护套开裂等特点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电缆横截面中心为内导体,由中心向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外导体、绕包层和护套,其中外导体为带有闭合八字形槽孔的铜带或铝带沿电缆纵向包覆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中所述闭合八字形槽孔其张角A为136.5~156.5度,长度L为38.5~52.5mm,宽度B为3.5~5.5mm,半节距S为85.5~118.5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中所述绝缘层材料采用物理发泡聚乙烯,所述绕包层材料采用无纺布或聚酯带,所述护套材料采用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中所述外导体如采用铜带,其厚度为0.05-0.15mm,如采用铝带,其厚度0.10-0.25mm。
本实用新型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的有益效果:
1.采用闭合八字形槽孔外导体代替八字形槽孔外导体;优化了产品低频指标,特别是优化了耦合损耗指标;
2.外导体槽孔表面覆膜,使槽孔保持稳定性能提高,有利于辐射信号的稳定,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通信质量;
3.带槽孔的外导体与护套之间增加一层绕包层,使护套表面更加圆整,并且避免尖锐的槽孔处和纵包搭接处刺进护套,解决了护套容易开裂,甚至导致护套寿命缩短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传统漏泄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A张角、L长度、B宽度、S半节距
1护套、2绕包层、3外导体、4绝缘层、5内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1-3,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电缆横截面中心为内导体,由中心向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外导体、绕包层和护套,其中外导体为带有闭合八字形槽孔的铜带或铝带沿电缆纵向包覆而成。闭合八字形槽孔其张角A为136.5~156.5度,长度L为38.5~52.5mm,宽度B为3.5~5.5mm,半节距S为85.5~118.5mm。
绝缘层材料采用物理发泡聚乙烯,所述绕包层材料采用无纺布或聚酯带,所述护套材料采用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与图3所示的传统八字槽孔漏泄同轴电缆相比,本实用新型漏泄同轴电缆外导体采用了改善低频耦合损耗指标的闭合八字孔型结构设计,根据电缆规格和耦合损耗不同,该闭合八字孔型张角A为136.5~156.5度,闭合八字槽长度L为38.5~52.5mm,闭合八字槽宽度B为3.5~5.5mm,闭合八字槽半节距S为85.5~118.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菱无线通信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菱无线通信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74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
- 下一篇:一种注液孔与迷宫挡墙相结合的蓄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