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绝缘盖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7385.3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2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荆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雅杰 |
主分类号: | G01V1/18 | 分类号: | G01V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王明亮 |
地址: | 030001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石油勘探仪器“检波器”上,“铸铝盖+玻璃粉绝缘子”组合部分。“铸铝盖+玻璃粉绝缘子”组合,是将“璃粉绝缘子”铆钉在“铸铝盖”中,它对检波器起密封、绝缘、导出电信号等作用,现有的“铸铝盖+玻璃粉绝缘子”组合,在使用中存在下列问题: 1、由于受玻璃材料的所限,绝缘度在500V电压下只能达l×104(MΩ),而且还极易受环境、天气等因素影响,绝缘度极小稳定。2、轴向拉力:由于受材料和制作工艺所限,原产品只能承受80N轴向拉力。3、抗疲劳、跌落碰撞实验:由于制造“绝缘子”玻璃粉材料的特性,只能承受跌落碰撞实验1500次。4、由于是“铸铝盖+玻璃粉绝缘子”组合,增加了产品生产工序,它要求铸铝盖和玻璃粉绝缘子的尺寸必须相匹配,否则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且增加了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企业的多支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缘盖,针对现有的“铸铝盖+玻璃粉绝缘子”组合,受玻璃材料的所限,绝缘度在500V电压下只能达l×104(MΩ),受材料和制作工艺所限,原产品只能承受80N轴向拉力,且抗碰撞性差,制造工序复杂,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而设计的一种绝缘度高,且稳定,抗疲劳性强,产品质量可控的绝缘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绝缘盖,包括塑料合金盖和铁镍丝,所述塑料合金盖中镶嵌有两条与塑料合金盖垂直的铁镍丝,铁镍丝的两端裸露在塑料合金盖外,所述铁镍丝埋藏在塑料合金盖中的部分焊接有颗粒状的金属,以增大摩擦力,金属物件的大小,以能埋藏在塑料合金盖中,不露出为标准;或者所述铁镍丝埋藏在塑料合金盖中的部分可以为弯状、耳状或扁状,使铁镍丝与塑料合金盖之间摩擦力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塑料合金材料,其特性是绝缘度强且不易吸附空气中的异物,塑料合金的绝缘度是在-55°C-+125°C温度下,在l000V时电阻达l×104(MΩ)且绝缘度很稳定;制作方法是在—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铸压或注压而成,铁镍丝和塑料合金粘贴紧密,经过加工后的铁镍丝增大了同塑料合金接触部分的摩擦力,从而使“绝缘盖”的轴向拉力成倍提高,且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产品能经过10000次跌落、碰撞实验,也完好无损,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尺寸易于掌握,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绝缘盖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绝缘盖与检波器配合使用时的侧视图。
图中:
1、塑料合金盖;2、铁镍丝;3、检波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绝缘盖,包括塑料合金盖1和铁镍丝2,所述塑料合金盖1中镶嵌有两条与塑料合金盖1垂直的铁镍丝2,铁镍丝2的两端裸露在塑料合金盖1外,,所述铁镍丝2埋藏在塑料合金盖1中的部分上焊接米粒大小颗粒状的金属以增大摩擦力,金属物件的大小,以能埋藏在塑料合金盖1中,不露出为标准,或该部分为弯状、耳状、扁状,以使该部分变的粗糙,使铁镍丝2与塑料合金盖1之间摩擦力增大。
使用时,绝缘盖在检波器3中起密封绝缘作用,铁镍丝2两端分别焊接、导线,负责将电信号引出,该种绝缘盖采用塑料合金材料,其特性是绝缘度强且不易吸附空气中的异物塑料合金的绝缘度是在-55°C-+125°C温度下,在l000V时电阻达l×104(MΩ)且绝缘度很稳定;该种绝缘盖是将加工后的铁镍丝,同“塑料合金”在—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铸压或注压而成,铁镍丝和塑料合金粘贴紧密,经过加工后的铁镍丝增大了同塑料合金的摩擦力,从而使“绝缘盖”的轴向拉力成倍提高,由于“塑料合金”具有金属的钢性和塑料的弹性。因此“绝缘盖”产品能经过10000次跌落、碰撞实验,也完好无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抗疲劳性,由于产品是一次铸压或注压而成,产品尺寸易掌握。从而保证了“绝缘盖”产品的质量。所以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产品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雅杰,未经荆雅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73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房温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多路调节控制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