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弹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5248.6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0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温畅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新新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3/7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地址: | 51089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弹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弹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人们对安全、保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普通简单的防盗门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人们在防盗的基础上增加了防弹,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防弹门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用加厚的钢板夹在门里,以抗击子弹的冲击,如此制成的门防弹能力较弱,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任务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的防弹门,能够减小子弹的杀伤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弹门,其特征是:该防弹门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在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之间设有第一防弹层,第一防弹层由相互连接的折板构成,每一块折板均由两块长条形方形板构成,其中一块长条形方形板的一侧的长侧边与另一块长条形方形板的一侧的长侧边相连接,两块长条形方形板之间设有0~180°的夹角。
所述第一防弹层上的相互连接的折板水平设置或竖直设置。
所述每一块折板均由一块长条形方形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夹角为90°。
所述由相互连接的折板构成的防弹层由一块方形板一体成型而成。
在所述第一防弹层与第一钢板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层,第一防弹层与第二钢板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层。
在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一缓冲层之间设有第二防弹层,第二防弹层的结构与第一防弹层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防弹层上的折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防弹层上的折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在所述第二防弹层与第一钢板之间设有第三缓冲层。
在所述第一防弹层与第一缓冲层之间设有第三钢板,在所述第一防弹层与第二缓冲层之间设有第四钢板,在所述第二防弹层与第一缓冲层之间设有第五钢板,在所述第二防弹层与第三缓冲层之间设有第六钢板。
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第三缓冲层为玻璃纤维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纵向、横向剖切面呈锯齿状的第一防弹层、第二防弹层,能改变子弹受阻后的冲击方向,特别是当子弹接触到倾斜的折板面时,分解了子弹的垂直冲击力,减小了子弹的杀伤力。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三层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的缓冲层,吸收冲击能力大,能有效吸收子弹的冲击力。
3、设置多层的钢板能增加防弹门的强度,提高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叙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弹门,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钢板1、第二钢板2,在第一钢板1、第二钢板2之间设有第一防弹层3,第一防弹层3由相互连接的折板构成,每一块折板均由两块长条形方形板构成,其中一块长条形方形板的一侧的长侧边与另一块长条形方形板的一侧的长侧边相连接,两块长条形方形板之间设有0~180°的夹角。第一防弹层3上的相互连接的折板水平设置或竖直设置,每一块折板均由一块长条形方形板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夹角为90°,本实施例中由相互连接的折板构成的防弹层3由一块方形板一体成型而成。即是防弹层3由一块方形钢板冲压成型而成,整个方形钢板成型成间隔相等且相连的“V”字型的折叠沟槽,“V”字型的折叠沟槽是由两个面体相交而成。在第一防弹层3与第一钢板1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层4,第一防弹层3与第二钢板2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层5。
在第一钢板1与第一缓冲层4之间还设有第二防弹层6,第二防弹层6的结构与第一防弹层3的结构相同,第二防弹层6上的折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防弹层3上的折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在第二防弹层6与第一钢板1之间设有第三缓冲层7。在第一防弹层3与第一缓冲层4之间设有第三钢板8,在所述第一防弹层3与第二缓冲层5之间设有第四钢板9,在所述第二防弹层6与第一缓冲层4之间设有第五钢板9,在所述第二防弹层6与第三缓冲层7之间设有第六钢板11。其中第一缓冲层4、第二缓冲层5和第三缓冲层7为玻璃纤维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新新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新新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5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