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管路制动主缸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3624.8 | 申请日: | 201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1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康伟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聚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制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液压制动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液压制动器的单管路制动主缸。
背景技术
制动主缸多为铸铁或铝合金制成,有的与贮油室铸为一体,为整体式主缸,也有的将两者分开,再用油管连接,为分开式,分开式主缸的贮油室多用透明塑料模压制成油杯,有的内装防溅或液面过低报警灯开关。单管路制动主缸是指制动主缸只设置一个贮油室,工作腔中也只有一组活塞组件。主缸的工作表面精度高而光滑,缸筒上有进油孔和补偿孔,筒内装有铝活塞,贮油室通过直径较大的进油孔与补偿孔与工作腔相通。补偿孔的作用是回油和当温度变化时防止管路压力升高。
传统的单管路制动主缸(1)不制动时,活塞头部和皮碗正好处于进油孔与补偿孔之间,补偿孔与贮油室相通;(2)制动时,推杆使活塞和皮碗左移,至皮碗遮盖住补偿孔后,压力室被封闭,液压升高,随即推开出油阀将油液压入管道,使轮缸中的液压升高,克服蹄鼓间隙后,产生制动作用;(3)维持制动时,保持踏板于某一位置,主缸活塞即维持不动,压力室及轮缸内的油压不再升高,出油阀两侧油压平衡,使出油阀和回油阀处于关闭状态,维持一定的制动强度;(4)若缓慢放松制动时,制动踏板、主缸活塞和轮缸活塞均在各自的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高压油液自管路压开回油阀流回主缸,制动随之解除;(5)迅速放松制动踏板时,活塞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右移,压力室内容积迅速扩大,油压迅速降低,管路中的油液由于管路的阻力和回油阀阻力的影响,来不及充分流回压力室,使压力室形成一定的真空度(负压),而活塞后端的补偿室为大气压力,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补油室油液即经过活塞头部若干轴向孔并推翻皮碗的边缘流入压力室,以备第二脚制动,使出油量增多,踏板愈踩愈高,制动作用增强;(6)放松制动踏板时,活塞完全回位,补偿孔开放,管路中多排出的超量油液经过补偿孔流回贮油室,管路中油压降止残余规定值后,回油阀即关闭。
由于传统的单管路制动主缸结构不具备残留阀的性能,使得当投篮主缸非工作时,管理不具有残余压力,这使得制动主缸每次工作与非工作的转换之间,需要产生更大的压力差,这将缩短活塞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制动主缸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面所述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单管路制动主缸总成。
为了解决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管路制动主缸总成,包括有缸体,缸体内具有工作腔,在工作腔内安置有活塞组件,在缸体后端与活塞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孔用挡圈;在缸体上开设有贮油杯,缸体上还设置有连通贮油杯与工作腔的供液孔与补偿孔,活塞组件进一步包括有活塞、设置于活塞后端的皮圈,设置于活塞前端的皮碗,皮碗内设置有弹簧座和弹簧座支撑的回位弹簧,所述的活塞组件还包括有单向阀组件,单向阀组件设置在出油口处,单向阀组件与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密封圈,所述的回位弹簧另一端抵至单向阀组件,压在单向阀密封圈上,抵至出油口,所述的单向阀组件进一步包括有单向阀座、单向阀芯与单向阀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单向阀座上设置有作用于回位弹簧的圆弧凸筋。圆弧凸筋主要是增加单向阀座强度,同时使弹簧力集中压在单向阀密封圈周边,抵至出油口。
所述的单向阀座球面顶部开设有一圈油液通孔,其目的主要是制动时,使油液通过,进入管道。
所述的单向阀片通过单向阀芯与单向阀座铆紧,盖住单向阀座球面顶部的油液通孔,以起开关阀门作用。
所述的缸体后端外部设置有防尘罩。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单向阀组件,使得制动主缸工作时,管路迅速建立高压,当制动主缸非工作时,使管路保持残余压力,使其具有残留阀性能,可有效地延长活塞的使用寿命,稳定单管路制动主缸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管路制动主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向阀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2.防尘罩、3.孔用挡圈、4.皮圈、5.活塞、6.皮碗、7.弹簧座、8.回位弹簧、9.单向阀片、10.单向阀芯、11.单向阀座、12.单向阀密封圈、13.油杯盖密封圈、14.油杯盖、15.供液孔、16.补偿孔、17.出油口、18.贮油杯、19.圆弧凸筋、20.油液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聚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聚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3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